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评奖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以文学制度和体制的视角 | 第10-11页 |
(二)以文学批评的视角 | 第11-12页 |
(三)以文学评奖运行标准的视角 | 第12页 |
(四)以市场化的视角 | 第12-13页 |
三、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一)文学评奖机制 | 第13页 |
(二)文学体制 | 第13-14页 |
(三)文学制度 | 第14页 |
(四)文学生产机制 | 第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文学评奖机制与文学创作的新姿态 | 第15-23页 |
第一节 文学评奖特点的固化与流变 | 第15-18页 |
一、读者的广泛参与 | 第15-17页 |
二、大众传媒的参评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文学评奖影响下的文学多姿态 | 第18-20页 |
一、弘扬时代主旋律 | 第18-19页 |
二、提倡主题多样化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文学评奖规约作家创作的多种选择 | 第20-23页 |
一、文学评奖给予反腐题材的暧昧空间 | 第20-21页 |
二、文学评奖拓宽民间叙事的发展空间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文学评奖机制与文学成规的建立 | 第23-31页 |
第一节 官方文学评奖:双重规范下的文学选择 | 第23-26页 |
一、官方文学奖的历史选择 | 第24-25页 |
二、官方文学奖的机制规约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期刊式文学评奖:市场化中的文学坚守 | 第26-28页 |
一、期刊式文学评奖的纯文学因素 | 第27页 |
二、期刊式评奖活动中的市场因素 | 第27-28页 |
第三节 传媒与文学评奖互推下的文学秩序构建 | 第28-31页 |
一、网络和电视提供多项传播渠道 | 第29-30页 |
二、报纸及期刊延展时空秩序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文学评奖的象征资本转化 | 第31-38页 |
第一节 文学评奖为文学接受提供范本 | 第31-33页 |
一、评奖“名分”影响文学接受 | 第31-32页 |
二、评价机制对文学接受现象的“反思”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文学评奖促进文学消费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文学评奖与文学经典的关系 | 第34-38页 |
一、文学评奖为文学经典化提速 | 第34-36页 |
二、文学评奖确定文学经典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 | 第41-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
个人简介 | 第46-47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