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二维无网格算法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元胞自动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无网格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论文框架 | 第14-16页 |
2 构建无网格算法模型 | 第16-29页 |
·元胞自动机的思想 | 第16页 |
·元胞自动机的组成 | 第16-17页 |
·建立元胞自动机局部规则的可行性分析 | 第17-19页 |
·建立无网格算法的局部规则 | 第19-24页 |
·基于元胞自动机思想局部规则的方法论 | 第19-21页 |
·构建局部规则 | 第21-24页 |
·构建正四边形影响域的局部规则 | 第24-27页 |
·建立任意节点与其邻域顶点之间的力学关系式 | 第24-25页 |
·建立任意节点与其邻域内节点间的力学关系式 | 第25-27页 |
·无网格算法引入边界条件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应力求解及其表示方法 | 第29-34页 |
·求解节点应力 | 第29-31页 |
·节点应力表现形式 | 第31-33页 |
·节点应力柱型表现形式 | 第31页 |
·节点应力面型表现形式 | 第31页 |
·节点应力图示化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节点选择和并行计算 | 第34-40页 |
·确定节点影响域 | 第34-36页 |
·确定正四边形和正六边形节点影响域 | 第34-36页 |
·节点再选择 | 第36页 |
·无网格算法的并行计算 | 第36-39页 |
·并行计算的定义 | 第36-37页 |
·无网格算法并行计算分析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5 算例验证与结果分析 | 第40-47页 |
·方板位移算例验证与分析 | 第40-41页 |
·带孔方板算例验证与分析 | 第41-43页 |
·基于元胞自动机演化规则的算例与分析 | 第43-45页 |
·算例的应力计算与分析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