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沉默权及其历史沿革 | 第11-19页 |
·沉默权的含义、性质 | 第11-14页 |
·沉默权的含义 | 第11-12页 |
·沉默权的性质 | 第12-14页 |
·沉默权的历史沿革 | 第14-19页 |
·英美法系沉默权的产生和发展 | 第15-17页 |
·大陆法系沉默权的产生和发展 | 第17-19页 |
2 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的缺失 | 第19-29页 |
·沉默权在我国的是非之争 | 第19-25页 |
·主张引入沉默权 | 第20-22页 |
·反对引入沉默权 | 第22-24页 |
·有限制地引入沉默权 | 第24-25页 |
·我国没有规定沉默权的原因 | 第25-29页 |
·政治原因 | 第25-26页 |
·诉讼制度本身的原因 | 第26-27页 |
·文化方面的原因 | 第27页 |
·社会现实原因 | 第27-29页 |
3 我国设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29-37页 |
·我国设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 | 第29-32页 |
·保护人权,尊重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格尊严的需要 | 第29-30页 |
·实行无罪推定原则的必然要求 | 第30页 |
·有利于维护诉讼结构的平衡,保证司法公正 | 第30-31页 |
·可以提升司法人员的执法水平,提高执法质量 | 第31页 |
·与国际立法接轨,履行国际义务的需要 | 第31-32页 |
·我国设立沉默权制度的可行性 | 第32-37页 |
·我国有设立沉默权的传统法律文化基础 | 第32-33页 |
·我国已具有设立沉默权制度的社会条件 | 第33-34页 |
·我国已具有设立沉默权制度的法律基础 | 第34-35页 |
·我国已具有设立沉默权制度的现实基础 | 第35-37页 |
4 我国设置沉默权的构想 | 第37-46页 |
·进一步转变诉讼观念 | 第37-38页 |
·增强设立沉默权的立法构想 | 第38-39页 |
·宪法的默示与司法化 | 第38页 |
·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沉默权 | 第38-39页 |
·设置沉默权的保障机制 | 第39-42页 |
·设立沉默权的保障程序 | 第39-40页 |
·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 第40页 |
·加强律师为被追诉者行使辩护权的力度 | 第40-41页 |
·建立鼓励主动供述机制 | 第41-42页 |
·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42页 |
·适用沉默权制度的例外情况 | 第42-46页 |
·贪污贿赂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件的例外 | 第43-44页 |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例外 | 第44页 |
·涉及公共安全犯罪的例外 | 第44页 |
·毒品犯罪、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例外 | 第44-45页 |
·一些持有型犯罪例外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