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地下水论文

微生物作用下地下水中稳定铬同位素分馏效应

作者简介第1-8页
摘要第8-12页
ABSTRACT第12-20页
第一章 前言第20-3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0-2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第21-36页
     ·铬与铬的来源第21-26页
     ·地下水中铬污染修复的研究进展第26-27页
     ·铬同位素技术在地下水中的应用第27-29页
     ·铬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进展第29-34页
     ·地下水中铬同位素分馏机理研究进展第34-36页
     ·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第36页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6-39页
     ·研究目标第36-37页
     ·研究内容第37页
     ·技术路线第37-39页
第二章 基于MC-ICP-MS的铬同位素测定第39-54页
 §2.1 MC-ICP-MS工作原理第39-40页
 §2.2 实验装置及试剂第40-41页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40-41页
     ·实验试剂第41页
     ·器皿的洗涤第41页
 §2.3 化学分离可行性分析第41-42页
     ·树脂清洗第41页
     ·化学分离流程的确定第41-42页
 §2.4 MC-ICP-MS仪器条件第42-45页
     ·MC-ICP-MS杯结构设置第42-44页
     ·质谱测试条件第44-45页
 §2.5 标准溶液SRM 979的铬同位素组成测定第45-46页
 §2.6 结果与讨论第46-50页
     ·回收率实验第46-47页
     ·化学分离流程第47-48页
     ·~(50)Cr-~(54)Cr双稀释剂定值第48-50页
     ·标准物质SRM 979的~(53)Cr/~(52)Cr测试结果第50页
 §2.7 本章小结第50-54页
第三章 Cr(Ⅵ)还原菌的还原特性第54-69页
 §3.1 引言第54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4-57页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54-55页
     ·实验试剂第55页
     ·分离源第55页
     ·培养基第55页
     ·Cr(Ⅵ)还原菌的分离第55页
     ·Cr(Ⅵ)还原菌的筛选第55-56页
     ·Cr(Ⅵ)还原菌的鉴定第56页
     ·Cr(Ⅵ)还原菌最佳生长条件的确定第56页
     ·生长细菌还原Cr(Ⅵ)的特性第56-57页
     ·还原菌对Cr(Ⅵ)的抗性第57页
     ·测定方法第5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7-67页
     ·Cr(Ⅵ)还原菌的分离、筛选第57-58页
     ·Cr(Ⅵ)还原菌的鉴定第58-59页
     ·最佳生长条件的确定第59-61页
     ·Cr(Ⅵ)初始浓度对QH-1还原的影响第61-64页
     ·还原菌对Cr(Ⅵ)的抗性研究第64-67页
 §3.4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四章 微生物(QH-1)还原Cr(Ⅵ)的机理第69-78页
 §4.1 引言第69-70页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70-72页
     ·实验主要仪器第70页
     ·实验试剂第70-71页
     ·菌悬液的制备第71页
     ·还原产物能谱分析第71页
     ·微生物还原Cr(Ⅵ)的机理第71-72页
     ·QH-1全基因组测序第72页
     ·测定方法第7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2-77页
     ·还原产物分析第72-73页
     ·还原机理第73-75页
     ·还原菌QH-1全基因组分析第75-77页
 §4.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微生物(QH-1)作用下的铬同位素分馏效应第78-90页
 §5.1 引言第78页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78-80页
     ·实验主要仪器第78-79页
     ·培养基第79页
     ·碳源浓度对铬同位素分馏的影响第79页
     ·温度对铬同位素分馏的影响第79-80页
     ·测定方法第8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0-88页
     ·碳源浓度的影响第80-83页
     ·温度的影响第83-86页
     ·微生物还原作用下的铬同位素分馏概念模型第86-88页
 §5.4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六章 多孔介质条件中微生物(QH-1)作用下的铬同位素分馏第90-101页
 §6.1 引言第90-91页
 §6.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91-93页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91页
     ·实验装置图第91-92页
     ·培养基第92页
     ·石英砂的制备第92页
     ·穿透曲线的绘制第92页
     ·还原实验第92-93页
     ·测定方法第93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93-100页
     ·穿透曲线第93页
     ·石英砂对铬同位素分馏的影响第93-94页
     ·柱实验中Cr(Ⅵ)浓度的变化第94-97页
     ·迁移作用对铬同位素分馏的影响第97-100页
 §6.4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101-104页
 §7.1 结论第101-103页
 §7.2 建议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8页
附件一 铬稳定同位素双稀释剂法测定数据校正的C语言程序第118-120页
附件二 ~(50)Cr-~(54)Cr双稀释剂铬同位素组成定值的C语言程序第120-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700年以来中国西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气候变化与火灾发生的地质沉积记录研究
下一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时空信息集成管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