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安全技术论文

基于大数据的铁路安全管理平台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 论文组织结构及创新点第16-18页
        1.3.1 论文组织结构第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18页
2 相关理论和技术介绍第18-29页
    2.1 安全管理理论第18-19页
    2.2 大数据管理理论第19-22页
        2.2.1 大数据概述第19-20页
        2.2.2 大数据特点第20-21页
        2.2.3 大数据的核心技术第21-22页
    2.3 铁路安全管理特点第22-25页
        2.3.1 影响安全因素第22-23页
        2.3.2 旧的安全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第23-25页
        2.3.3 现有管理方法的改革第25页
    2.4 技术介绍第25-29页
        2.4.1 软硬件介绍第25-26页
        2.4.2 系统实现的程序语言第26页
        2.4.3 Tomcat的介绍第26页
        2.4.4 隐马尔可夫模型第26-27页
        2.4.5 蚁群算法介绍第27页
        2.4.6 数据挖掘算法介绍第27-29页
3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铁路安全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第29-40页
    3.1 铁路安全管理系统的数据现状第29-30页
    3.2 铁路安全相关的大数据需求分析第30页
        3.2.1 重点对象追踪第30页
        3.2.2 铁路突发安全问题决策支持第30页
    3.3 铁路设备相关的大数据分析需求第30-32页
        3.3.1 铁路设备寿命分布模型第30-31页
        3.3.2 铁路设备病害、故障诊断第31页
        3.3.3 铁路设备安全风险源识别第31-32页
        3.3.4 铁路设备安全风险评估第32页
        3.3.5 铁路设备状态维修第32页
    3.4 铁路环境相关的大数据分析需求第32-33页
        3.4.1 铁路沿线自然灾害预测第32-33页
        3.4.2 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第33页
    3.5 数据需求分析第33页
    3.6 性能分析第33-34页
    3.7 可行性分析第34-35页
        3.7.1 经济可行性分析第34页
        3.7.2 技术可行性分析第34页
        3.7.3 操作可行性分析第34-35页
    3.8 基于大数据的铁路安全管理体系第35-36页
        3.8.1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铁路人员安全管理第35页
        3.8.2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铁路设备安全管理第35-36页
        3.8.3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铁路环境安全管理第36页
    3.9 铁路大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第36-38页
        3.9.1 数据安全管理需求第37页
        3.9.2 安全管理平台与大数据的联系第37-38页
    3.10 安全管理平台技术研究及应用第38-40页
4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铁路安全管理系统设计第40-46页
    4.1 系统架构设计第40页
    4.2 总体功能设计第40-41页
    4.3 数据库设计第41-45页
        4.3.1 数据库设计原则第41页
        4.3.2 数据库E-R图第41-43页
        4.3.3 数据表设计第43-45页
    4.4 安全性设计第45-46页
5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铁路安全管理系统实现与测试第46-56页
    5.1 系统开发环境的构建第46页
    5.2 系统模块功能实现第46-54页
        5.2.1 身份识别模块功能实现第46-47页
        5.2.2 铁路设备故障诊断功能实现第47-48页
        5.2.3 铁路设备安全风险评估模块功能实现第48-50页
        5.2.4 铁路沿线自然灾害预测模块功能实现第50-51页
        5.2.5 铁路异物侵限监测模块功能实现第51-53页
        5.2.6 用户管理模块功能实现第53-54页
    5.3 测试环境的配置第54页
    5.4 功能测试第54页
    5.5 压力测试第54-56页
6 总结与展望第56-57页
    6.1 总结第56页
    6.2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附录 程序核心代码第61-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76年以来云南汉语新诗研究
下一篇:曲硐回族丧葬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