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前言 | 第9-10页 |
·毛竹研究概述 | 第10-11页 |
·毛竹的概述 | 第10页 |
·毛竹的地理分布 | 第10页 |
·毛竹的优良特性 | 第10-11页 |
·毛竹的经营管理 | 第11页 |
·毛竹林施肥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毛竹施肥研究 | 第11-12页 |
·毛竹营养与施肥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基础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毛竹施肥技术研究 | 第13-14页 |
·生物量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毛竹生物量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生物量研究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课题来源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18-19页 |
·试验设计方案 | 第19-22页 |
·肥料配比及用量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地上部分生物量的调查方法 | 第21页 |
·毛竹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测定 | 第21页 |
·标准竹的选取 | 第21页 |
·标准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测定 | 第21-22页 |
·样品含水率的测定 | 第22页 |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55页 |
·基于不同施肥人工和天然毛竹林含水率及变化规律 | 第23-32页 |
·人工毛竹林含水率及变化规律 | 第23-27页 |
·枝的含水率及变化规律 | 第23-24页 |
·叶的含水率及变化规律 | 第24-25页 |
·秆的含水率及变化规律 | 第25-26页 |
·各器官平均含水率 | 第26-27页 |
·天然毛竹林含水率及变化规律 | 第27-31页 |
·枝的含水率及变化规律 | 第27-28页 |
·叶的含水率及变化规律 | 第28-29页 |
·秆的含水率及变化规律 | 第29-30页 |
·各器官平均含水率 | 第30-31页 |
·人工和天然毛竹林含水率变化规律比较 | 第31-32页 |
·基于不同施肥人工和天然毛竹林单株生物量的分配规律 | 第32-41页 |
·人工毛竹林单株生物量及分配规律 | 第32-36页 |
·单株生物量及分配规律 | 第32-35页 |
·单株平均生物量 | 第35-36页 |
·天然毛竹林单株生物量及分配规律 | 第36-39页 |
·单株生物量及分配规律 | 第36-38页 |
·单株平均生物量 | 第38-39页 |
·不同起源施肥毛竹林单株生物量比较 | 第39-41页 |
·人工和天然毛竹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与胸径的关系 | 第41-45页 |
·人工毛竹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与胸径的关系 | 第41-43页 |
·天然毛竹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与胸径的关系 | 第43-45页 |
·毛竹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与竹高的关系 | 第45-49页 |
·人工毛竹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与竹高的关系 | 第45-47页 |
·天然毛竹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与竹高的关系 | 第47-49页 |
·毛竹生物量模型的建立 | 第49-53页 |
·人工和天然毛竹林各因子生物量相关性分析 | 第49-51页 |
·人工毛竹林各因子生物量相关性分析 | 第49-50页 |
·天然毛竹林各因子生物量相关性分析 | 第50-51页 |
·生物量模型的选择 | 第51页 |
·人工和天然毛竹林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模型 | 第51-53页 |
·人工毛竹林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模型 | 第52页 |
·天然毛竹林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模型 | 第52-5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讨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