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学术意义 | 第9页 |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中美合作所的建立 | 第17-29页 |
·中美合作所的成立原因 | 第17-22页 |
·反法西斯成为中美共同的战略目标 | 第17-19页 |
·美国同中国进行情报合作的现实需要 | 第19-21页 |
·中国同美国进行情报合作的迫切需要 | 第21-22页 |
·中美合作协定的签署与合作所的组织管理 | 第22-29页 |
·合作协定的签署过程 | 第22-24页 |
·合作协定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合作所的组织机构 | 第25-27页 |
·合作所的运行机制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中美合作所的军事技术合作活动 | 第29-51页 |
·联合搜集情报 | 第29-36页 |
·联合侦译日军电讯情报 | 第29-32页 |
·为第十四航空队的轰炸指引目标 | 第32-33页 |
·为美国海军收集气象情报 | 第33-36页 |
·开设训练班 | 第36-42页 |
·进行特种作战技术训练 | 第36-40页 |
·培训特种警察 | 第40-42页 |
·敌后开展特种作战行动 | 第42-51页 |
·突出心理作战 | 第42-45页 |
·参与敌后游击战 | 第45-47页 |
·进行布雷作战 | 第47-51页 |
第四章 合作过程中的矛盾与协调 | 第51-62页 |
·合作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 第51-56页 |
·中美合作所领导权之争 | 第51-52页 |
·美方人员不满一些中方人员的战斗态度 | 第52-53页 |
·中方对美方人员高傲骄奢作派的抱怨 | 第53-54页 |
·战后中美合作所是否延续存在的争议 | 第54-56页 |
·矛盾产生的原因 | 第56-58页 |
·战略利益的不同导致双方在作战中存在矛盾 | 第56-57页 |
·国情文化差异巨大使双方在合作中存在矛盾 | 第57-58页 |
·双方人员协调解决 | 第58-62页 |
·强调目标共识 | 第58-59页 |
·仔细筛选来华人员 | 第59-60页 |
·妥善处理合作所解散事宜 | 第60-62页 |
第五章 中美合作所的历史评价 | 第62-71页 |
·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一定贡献 | 第62-66页 |
·装备得到改善 | 第62-63页 |
·人员得到培训 | 第63-64页 |
·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 | 第64-66页 |
·中美合作所超出其使命范围介入到国共内战中 | 第66-71页 |
·训练特种警察帮助国民党政权强化对内镇压 | 第66-68页 |
·暗中破坏战争后期美国调处国共关系的努力 | 第68页 |
·抢占沦陷区大城市和不透明的军用物资交易加强了国民党的内战准备 | 第68-71页 |
结束语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5页 |
征引文献 | 第85-88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