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45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单颗粒示踪技术 | 第15-24页 |
·成像方法 | 第15-18页 |
·数据处理 | 第18-21页 |
·单颗粒示踪技术的应用 | 第21-24页 |
·量子点的荧光性质及其应用 | 第24-30页 |
·量子点的荧光性质 | 第24-25页 |
·量子点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25-30页 |
·基于量子点的单颗粒示踪技术及其应用 | 第30-35页 |
·量子点在单颗粒示踪领域的优越性 | 第30-31页 |
·基于量子点的单颗粒示踪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 第31-35页 |
·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5页 |
第2章 基于量子点的单颗粒示踪技术研究癌细胞间膜纳米管的运输机制 | 第45-68页 |
·引言 | 第45-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50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46-47页 |
·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47页 |
·细胞培养及量子点标记麦胚凝集素 | 第47-48页 |
·荧光标记细胞的微丝、微管结构及肌球蛋白 | 第48页 |
·对细胞微丝、微管结构及ATP的药物抑制 | 第48-49页 |
·显微注射肌球蛋白抗体 | 第49页 |
·共聚焦显微成像 | 第49页 |
·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 | 第49-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61页 |
·A549细胞膜纳米管的形成及骨架组成 | 第50-52页 |
·量子点标记的麦胚凝集素在膜纳米管内的运动行为 | 第52-55页 |
·量子点标记的麦胚凝集素在膜纳米管内的相互作用 | 第55-57页 |
·量子点标记的麦胚凝集素在膜纳米管内的运动依赖于微丝 | 第57-59页 |
·量子点标记的麦胚凝集素在膜纳米管内的运动受肌球蛋白驱动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第3章 基于量子点的单颗粒示踪技术研究与膜纳米管相关的禽流感病毒侵染机制 | 第68-86页 |
·引言 | 第68-69页 |
·实验部分 | 第69-72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69-70页 |
·缓冲溶液的配制及细胞培养 | 第70页 |
·禽流感H9N2病毒的扩增 | 第70页 |
·禽流感H9N2病毒滴度的测定 | 第70-71页 |
·量子点标记禽流感H9N2病毒的包膜 | 第71页 |
·荧光标记细胞的微丝、微管结构及病毒HA蛋白 | 第71-72页 |
·共聚焦显微成像观察、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 | 第7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2-81页 |
·Vero细胞间膜纳米管的形态和骨架结构 | 第72-74页 |
·禽流感H9N2病毒对Vero细胞膜纳米管的诱导效应 | 第74-77页 |
·细胞膜纳米管相关的病毒侵染过程 | 第77-78页 |
·病毒在细胞膜纳米管内的运动行为分析 | 第78-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第4章 基于单颗粒示踪技术研究禽流感病毒在人细胞内的侵染机制及其依赖膜纳米管的胞间运动行为 | 第86-110页 |
·引言 | 第86-87页 |
·实验部分 | 第87-91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87-88页 |
·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88-89页 |
·MDCK细胞和HBE细胞的培养 | 第89页 |
·H9N2禽流感病毒的扩增、病毒滴度的测定 | 第89页 |
·量子点标记禽流感H9N2病毒的包膜 | 第89页 |
·荧光标记细胞的微丝、微管、晚期内体及细胞核 | 第89页 |
·对细胞微丝、微管结构的药物抑制 | 第89-90页 |
·细胞上唾液酸受体的标记 | 第90页 |
·流式细胞术检测唾液酸受体表达量 | 第90页 |
·共聚焦显微成像观察 | 第90页 |
·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 | 第90-9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1-102页 |
·禽流感H9N2病毒在HBE细胞中群体化侵染行为 | 第91-93页 |
·单个禽流感H9N2病毒在细胞内侵染行为 | 第93-96页 |
·唾液酸受体在两种细胞上的表达量对比 | 第96-98页 |
·唾液酸受体SAα2,3Gal和SAα2,6Gal在细胞中的运动行为 | 第98-101页 |
·禽流感H9N2病毒在HBE细胞间膜纳米管中的运动行为 | 第101-102页 |
·结论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0-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3页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