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1-6页 |
摘要 | 第6-10页 |
Abstract | 第10-15页 |
目录 | 第15-2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20-48页 |
·概述 | 第20-21页 |
·固相萃取 | 第21-46页 |
·概述 | 第21-22页 |
·新型固相萃取材料 | 第22-36页 |
·纳米材料 | 第23-25页 |
·新型碳材料 | 第25-28页 |
·离子印迹聚合物 | 第28-30页 |
·生物吸附材料 | 第30-31页 |
·磁性材料 | 第31-32页 |
·限制性进入材料 | 第32-33页 |
·整体柱材料 | 第33-34页 |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 | 第34-36页 |
·新型的固相萃取操作模式 | 第36-41页 |
·磁固相萃取 | 第36-38页 |
·基质固相分散技术 | 第38-39页 |
·膜辅助固相萃取 | 第39-41页 |
·新型固相萃取材料/技术在痕量元素及其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 第41-46页 |
·痕量元素分析 | 第41-44页 |
·形态分析 | 第44-46页 |
·立题思想 | 第46-48页 |
第二章 钙羧酸改性纳米氧化锆微柱流动注射在线分离预富集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联用同时测定环境样品中的痕量金属元素 | 第48-62页 |
·引言 | 第48-50页 |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仪器装置及工作条件 | 第50页 |
·试剂和标准溶液 | 第50-51页 |
·纳米氧化锆的合成 | 第51页 |
·钙羧酸改性纳米氧化锆的动态制备 | 第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样品处理 | 第52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52-60页 |
·纳米氧化锆和钙羧酸改性纳米氧化锆的表征 | 第52-54页 |
·透射电镜的表征 | 第52-53页 |
·红外光谱表征 | 第53-54页 |
·负载的钙羧酸含量的测定 | 第54页 |
·pH的影响 | 第54-55页 |
·洗脱条件的优化 | 第55-57页 |
·硝酸浓度 | 第55-56页 |
·洗脱体积和流速的影响 | 第56-57页 |
·进样流速的影响 | 第57页 |
·样品体积的影响 | 第57-58页 |
·干扰离子的影响 | 第58页 |
·吸附容量和再生性 | 第58-59页 |
·在线分析性能 | 第59-60页 |
·样品分析 | 第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第三章 氧化石墨烯/硅胶复合物涂层中空纤维膜固相微萃取与ICP-MS在线联用检测环境样品中的痕量金属元素 | 第62-82页 |
·引言 | 第62-64页 |
·实验部分 | 第64-67页 |
·仪器装置及工作条件 | 第64-65页 |
·试剂和标准溶液 | 第65页 |
·氧化石墨的制备 | 第65页 |
·中空纤维膜涂层的制备 | 第65-66页 |
·实验方法 | 第66页 |
·样品处理 | 第66-67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67-81页 |
·氧化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硅胶中空纤维膜涂层的表征 | 第67-70页 |
·原子力显微镜的表征 | 第67页 |
·红外光谱表征 | 第67-68页 |
·XPS表征 | 第68-69页 |
·扫描电镜的表征 | 第69-70页 |
·GO-silica复合物涂层对金属离子吸附行为的研究 | 第70-71页 |
·中空纤维膜长度的影响 | 第71-72页 |
·洗脱条件的优化 | 第72-74页 |
·硝酸浓度 | 第72-73页 |
·洗脱体积和洗脱流速 | 第73-74页 |
·样品流速和样品体积 | 第74-75页 |
·干扰离子的影响 | 第75-77页 |
·GO-silica复合物涂层中空纤维膜的吸附容量和使用次数 | 第77-78页 |
·GO-silica复合物涂层中空纤维膜的制备重现性 | 第78页 |
·在线分析性能 | 第78-80页 |
·样品分析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第四章 L-半胱氨酸功能化的磁性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痕量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 | 第82-97页 |
·引言 | 第82-83页 |
·实验部分 | 第83-86页 |
·仪器装置及工作条件 | 第83-84页 |
·试剂和标准溶液 | 第84页 |
·L-半胱氨酸功能化的介孔磁性材料(L-MMS)的制备 | 第84-85页 |
·巯基含量的定量 | 第85页 |
·实验方法 | 第85-86页 |
·样品处理 | 第8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86-96页 |
·L-半胱氨酸功能化磁性介孔材料的表征 | 第86-87页 |
·吸附行为的考察 | 第87-88页 |
·磁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88-92页 |
·洗脱条件的优化 | 第88-90页 |
·样品体积的优化 | 第90-91页 |
·吸附时间的优化 | 第91页 |
·沉降时间的影响 | 第91-92页 |
·基质的影响 | 第92-93页 |
·共存离子的考察 | 第92-93页 |
·腐殖酸的影响 | 第93页 |
·吸附容量 | 第93-94页 |
·使用次数 | 第94页 |
·分析性能的评价 | 第94-95页 |
·样品分析 | 第95-96页 |
·结论 | 第96-97页 |
第五章 Fe_3O_4@SiO_2@PANI-GO复合材料磁固相萃取与ICP-MS联用检测环境样品中的稀土元素 | 第97-116页 |
·引言 | 第97-99页 |
·实验部分 | 第99-102页 |
·仪器装置及工作条件 | 第99-100页 |
·试剂和标准溶液 | 第100页 |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100-101页 |
·Fe_3O_4@SiO_2@PANI-GO的合成 | 第101页 |
·实验方法 | 第101-102页 |
·样品处理 | 第102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102-115页 |
·Fe_3O_4@SiO_2@PANI和Fe_3O_4@SiO_2@PANI-GO的表征 | 第102-103页 |
·Fe_3O_4@SiO_2@PANI-GO磁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103-108页 |
·Fe_3O_4@SiO_2@PANI-GO对稀土元素吸附行为的研究 | 第103-104页 |
·硝酸浓度的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洗脱体积和洗脱时间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样品体积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沉降时间的影响 | 第108页 |
·干扰离子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吸附容量和使用次数 | 第109-111页 |
·分析性能 | 第111-112页 |
·样品分析 | 第112-115页 |
·结论 | 第115-116页 |
第六章 Fe_3O_4@SiO_2@PANI磁固相萃取与ICP-MS联用分析环境水样中的无机硒和碲形态 | 第116-130页 |
·引言 | 第116-117页 |
·实验部分 | 第117-119页 |
·仪器装置及工作条件 | 第117-118页 |
·试剂和标准溶液 | 第118页 |
·Fe_3O_4@SiO_2@PANI的制备 | 第118-1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19页 |
·样品处理 | 第11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9-129页 |
·Fe_3O_4@SiO_2和Fe_3O_4@SiO_2@PANI表征 | 第119-121页 |
·吸附行为的考察 | 第121-123页 |
·pH值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吸附容量和吸附等温线的考察 | 第122-123页 |
·磁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123-126页 |
·洗脱条件的优化 | 第123-124页 |
·样品体积的优化 | 第124-125页 |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共存离子的考察 | 第126-127页 |
·使用次数 | 第127页 |
·分析性能评价 | 第127-128页 |
·样品分析 | 第128-129页 |
·结论 | 第129-130页 |
第七章 负载Al~(3+)的Fe_3O_4@SiO_2@IDA磁固相萃取与ICP-MS联用同时检测环境水样中的纳米金和金离子 | 第130-151页 |
·引言 | 第130-132页 |
·实验部分 | 第132-135页 |
·仪器装置及工作条件 | 第132页 |
·试剂和标准溶液 | 第132-133页 |
·纳米金的合成 | 第133页 |
·Fe_3O_4@SiO_2@IDA的制备和磁性表征 | 第133-134页 |
·巯基丁二酸(MSA)改性纳米金和金离子 | 第134页 |
·纳米金的表面修饰 | 第134-135页 |
·实验方法 | 第135页 |
·样品处理 | 第135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135-149页 |
·Fe_3O_4@SiO_2@IDA-Al~(3+)磁固相萃取机理探讨 | 第135-139页 |
·吸附机理的探讨 | 第135-137页 |
·MSA-金离子和MSA-AuNPs的选择性洗脱和洗脱机理的讨论 | 第137-138页 |
·MSA的作用 | 第138-139页 |
·Fe_3O_4@SiO_2@IDA-Al~(3+)磁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139-143页 |
·金离子和AuNPs洗脱条件的优化 | 第139-141页 |
·样品体积和吸附时间 | 第141-142页 |
·沉降时间的影响 | 第142-143页 |
·纳米金粒径和涂层种类的影响 | 第143页 |
·磁固相萃取对纳米金形貌的影响 | 第143-145页 |
·金离子与AuNPs比例的影响 | 第145-146页 |
·磁固相萃取抗干扰能力的探讨 | 第146-147页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146页 |
·腐殖酸的影响 | 第146-147页 |
·分析性能 | 第147-148页 |
·样品分析 | 第148-149页 |
·结论 | 第149-151页 |
第八章 总结 | 第151-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79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 | 第179-180页 |
致谢 | 第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