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图目录 | 第12-13页 |
表目录 | 第13-14页 |
绪论 | 第14-2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第四节 文章的重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 | 第25-27页 |
一、 重难点分析 | 第25-26页 |
二、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一章 利益协调基本内容概述 | 第27-36页 |
第一节 利益的内涵界定 | 第27-28页 |
一、 利益的内涵 | 第27页 |
二、 利益的基本属性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利益协调与利益协调能力的内涵 | 第28-31页 |
一、 利益协调的基本概念 | 第28-30页 |
二、 利益协调能力的内涵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利益协调相关理论基础探讨 | 第31-36页 |
一、 西方学者关于利益协调的理论 | 第31-32页 |
二、 社会冲突理论 | 第32-33页 |
三、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 | 第33-34页 |
四、 新公共行政学——公平、正义 | 第34-36页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利益协调的价值诉求和实践总结 | 第36-44页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加强利益协调 | 第36-38页 |
一、 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宗旨要求加强利益协调 | 第36-37页 |
二、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加强利益协调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完善利益协调能力的重大意义 | 第38-41页 |
一、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39页 |
二、 有利于促进政府转型 | 第39-40页 |
三、 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 | 第40页 |
四、 有利于增强社会管理的有效性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进行利益协调的实践探讨 | 第41-44页 |
一、 成功的经验 | 第41-42页 |
二、 深刻教训 | 第42-44页 |
第三章 现阶段我国利益矛盾冲突问题及其分析 | 第44-59页 |
第一节 现阶段我国利益矛盾问题分析 | 第44-51页 |
一、 利益格局失衡,贫富分化严重 | 第44-45页 |
二、 社会阶层分化,群体矛盾尖锐 | 第45-47页 |
三、 城乡差距拉大,三农问题明显 | 第47-49页 |
四、 区域发展失衡,地区差距突出 | 第49-51页 |
第二节 利益关系的复杂性 | 第51-54页 |
一、 利益主体多元化 | 第51页 |
二、 利益来源多样化 | 第51-53页 |
三、 利益差距扩大化 | 第53-54页 |
第三节 利益关系失衡的原因分析 | 第54-59页 |
一、 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影响——体制原因 | 第54页 |
二、 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结构原因 | 第54-55页 |
三、 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导向——政策原因 | 第55-56页 |
四、 利益观念的转变——“催化剂” | 第56-57页 |
五、 党员作风问题和权力腐败——主观原因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加强党的利益协调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 | 第59-82页 |
第一节 树立并完善利益协调的相关原则 | 第59-63页 |
一、 利益共享原则 | 第59-60页 |
二、 社会公正公平原则 | 第60-61页 |
三、 统筹兼顾的原则 | 第61-62页 |
四、 民主法治原则 | 第62-63页 |
第二节 建立健全党的利益协调机制 | 第63-68页 |
一、 健全利益表达机制 | 第63-65页 |
二、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 第65-66页 |
三、 强化利益约束机制 | 第66-67页 |
四、 建立健全利益补偿机制 | 第67-68页 |
第三节 党的利益协调能力建设的主要途径 | 第68-77页 |
一、 进一步提高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能力 | 第68-70页 |
二、 强化民主与民生相结合的能力 | 第70-71页 |
三、 坚实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利益协调能力 | 第71-72页 |
四、 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 | 第72-74页 |
五、 缩小城乡差距,完善构建推动城乡利益一体化的能力 | 第74-76页 |
六、 加强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 | 第76-77页 |
第四节 吸取借鉴国外政党利益协调的经验和教训 | 第77-82页 |
一、 重视利益集团在利益协调中的作用(美国) | 第77-78页 |
二、 重视社会保障,倡导社会公平正义(瑞典) | 第78-79页 |
三、 吸取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经验教训 | 第79-82页 |
结语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附录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