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萃取头的制备及在食品中雌激素的分析应用
英文缩写一览表 | 第1-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4页 |
1 仪器和材料 | 第14-16页 |
·材料和试剂 | 第14-15页 |
·仪器 | 第15-16页 |
2 实验部分 | 第16-22页 |
·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头的制备 | 第16-18页 |
·名义模板分子的合成 | 第16页 |
·石英纤维表面功能化 | 第16-17页 |
·分子模拟 | 第17页 |
·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头涂层的制备 | 第17-18页 |
·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头的表征及性能评价 | 第18-19页 |
·表征 | 第18页 |
·静态吸附试验 | 第18-19页 |
·选择性吸附试验 | 第19页 |
·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过程 | 第19页 |
·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19-20页 |
·萃取体积及吸附平衡时间的优化 | 第19页 |
·解吸动力学试验 | 第19-20页 |
·萃取溶剂的优化 | 第20页 |
·解吸溶剂的优化 | 第20页 |
·搅拌速度的优化 | 第20页 |
·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的实际应用 | 第20-21页 |
·样品处理方法 | 第20-21页 |
·方法学验证 | 第21页 |
·雌激素定性定量分析 | 第21-22页 |
·HPLC-UV色谱条件 | 第21-22页 |
·质谱条件 | 第22页 |
3 结果和讨论 | 第22-43页 |
·名义模板分子的选择 | 第22-24页 |
·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制备 | 第24-31页 |
·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 | 第24-27页 |
·溶剂化效应 | 第27-28页 |
·交联剂的选择 | 第28-29页 |
·引发剂的选择 | 第29页 |
·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和交联剂比例的优选 | 第29-31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涂层的表征 | 第31-32页 |
·扫描电镜表征 | 第31-32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涂层的稳定性 | 第32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涂层的性能与评价 | 第32-36页 |
·静态吸附特性及评价 | 第32-36页 |
·选择吸附试验学 | 第36页 |
·MIP-SPME条件的优化 | 第36-40页 |
·萃取体积及平衡时间 | 第36-37页 |
·解吸动力学 | 第37-38页 |
·萃取溶剂的优化 | 第38-39页 |
·解吸溶剂的优化 | 第39页 |
·搅拌速度的优化 | 第39-40页 |
·MIP-SPME在实际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 第40-43页 |
·标准曲线和最低检测限 | 第40-41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41页 |
·样品测定 | 第41-43页 |
4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综述 | 第50-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硕士学习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发明专利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