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软土地层上深基坑开挖变形与环境效应的研究
| 致谢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目录 | 第11-13页 |
| 插图清单 | 第13-15页 |
| 表格清单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3页 |
| ·引言 | 第16-18页 |
| ·基坑工程的国内外发展概况与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基坑工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 ·基坑工程特点 | 第20-21页 |
| ·基坑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基坑开挖与支护的变形研究 | 第23-28页 |
| ·基坑变形机理 | 第23-25页 |
| ·坑底隆起的变形机理 | 第23-24页 |
| ·围护结构(桩、墙)位移的变形机理 | 第24-25页 |
| ·基坑的常见几种变形现象 | 第25-26页 |
| ·围护结构的位移 | 第25-26页 |
| ·地表沉降 | 第26页 |
| ·坑底隆起 | 第26页 |
| ·基坑变形的时空效应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水西门基坑开挖变形研究与变形控制 | 第28-50页 |
| ·水西门隧道基坑工程概况 | 第28-31页 |
| ·工程概况、工程范围及工程环境 | 第28-29页 |
|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29-31页 |
| ·水西门隧道基坑开挖数值计算分析 | 第31-44页 |
| ·Midas/GTS 综述 | 第31-33页 |
| ·计算模型参数的选取与模型的建立 | 第33-37页 |
|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37-41页 |
| ·交通荷载与施工荷载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41-43页 |
| ·数值模拟与监测数据的对比 | 第43-44页 |
| ·基坑开挖的变形控制 | 第44-49页 |
| ·本基坑工程的变形控制要求 | 第44-45页 |
| ·基坑开挖变形控制的方法 | 第45页 |
| ·两种开挖方案对基坑变形控制的对比研究 | 第45-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西水关基坑开挖的变形研究与事故分析 | 第50-60页 |
| ·西水关基坑开挖变形研究 | 第50-56页 |
| ·深基坑开挖的数值模拟 | 第50-52页 |
|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 ·数值计算结果与监测值的对比分析 | 第54-56页 |
| ·基坑工程事故分析 | 第56-59页 |
| ·基坑工程事故的原因总结 | 第56-57页 |
| ·水西门隧道基坑事故 | 第57-58页 |
| ·水西门基坑事故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基坑开挖的环境效应与监测示范研究 | 第60-74页 |
| ·引言 | 第60页 |
| ·基坑开挖对环境的影响与环境保护 | 第60-63页 |
| ·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环境问题 | 第60-61页 |
|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61-62页 |
| ·环境的保护措施 | 第62-63页 |
| ·基坑施工监测示范研究 | 第63-73页 |
| ·监测的目的与意义 | 第63-64页 |
| ·监测依据与监测原则 | 第64-65页 |
| ·监测内容 | 第65-66页 |
| ·监测点布设和监测方法 | 第66-68页 |
| ·观测频率和报警值 | 第68-69页 |
| ·监测成果分析 | 第69-72页 |
| ·基坑各监测项目报警原因分析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 ·概述 | 第74页 |
| ·结论 | 第74页 |
| ·后续工作与展望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