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页 |
一、刑事强制措施在执法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10-20页 |
(一) 执法主体滥用、异化强制措施的现状 | 第10-12页 |
(二) 执法主体滥用、异化刑事强制措施的原因 | 第12-20页 |
1、执法主体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2、法律条文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13-20页 |
(1) 刑事拘留存在的漏洞 | 第14页 |
(2) 取保候审存在的漏洞 | 第14-17页 |
(3) 监视居住存在的问题 | 第17-19页 |
(4) 强制措施是否可重复性适用规定不清 | 第19-20页 |
二、刑事强制措施在被害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1、刑事强制措施在被害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2、形成原因 | 第21-22页 |
(1) 法律制度方面原因 | 第21页 |
(2) 观念方面原因 | 第21-22页 |
三、刑事强制措施在证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1、刑事强制措施在证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2页 |
2、原因分析 | 第22-23页 |
(1) 社会制度的缺陷 | 第22页 |
(2) 法律制度缺陷 | 第22-23页 |
四、刑事强制措施在嫌疑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1、刑事强制措施在嫌疑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2、形成原因 | 第23-24页 |
五、完善刑事强制措施的建议 | 第24-31页 |
(一) 执法主体要依法执法 | 第24-26页 |
1、从制度上建立约束监督机制 | 第24-25页 |
2、从人员素质上建立入口 | 第25-26页 |
(二) 加强担保人担保的可行性,扩大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 | 第26-27页 |
(三) 对被害人设立救济渠道 | 第27-28页 |
(四) 完善对证人作证的强制措施制度 | 第28-29页 |
(五) 对侵犯嫌疑人权利的刑事强制措施设置法律救济渠道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个人简历 | 第34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