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取向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创新研究--以体制、机制和法制为视角
内容提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序论:选题缘起及相关问题阐释 | 第16-36页 |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16-19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16-1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 | 第19-26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19-24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及简要述评 | 第26-32页 |
(一)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26-28页 |
(二)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28-31页 |
(三) 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简要评述 | 第31-32页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32-3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五、创新意图与研究不足 | 第34-36页 |
(一) 创新意图 | 第34-35页 |
(二) 研究不足 | 第35-36页 |
第一章 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问题审视 | 第36-74页 |
一、义务教育非均等化的问题审视 | 第36-49页 |
(一) 地区间义务教育的非均等化 | 第38-43页 |
(二) 城乡间义务教育的非均等化 | 第43-47页 |
(三) 群体间义务教育的非均等化 | 第47-49页 |
二、基本医疗保险非均等化的问题审视 | 第49-57页 |
(一) 地区间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均等化 | 第50-53页 |
(二) 城乡间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均等化 | 第53-55页 |
(三) 群体间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均等化 | 第55-57页 |
三、基本养老保险非均等化的问题审视 | 第57-66页 |
(一) 地区间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均等化 | 第57-61页 |
(二) 城乡间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均等化 | 第61-64页 |
(三) 群体间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均等化 | 第64-66页 |
四、公共就业服务非均等化的问题审视 | 第66-73页 |
(一) 地区间公共就业服务的非均等化 | 第67-69页 |
(二) 城乡间公共就业服务的非均等化 | 第69-71页 |
(三) 群体间公共就业服务的非均等化 | 第71-73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二章 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制度反思 | 第74-98页 |
一、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体制反思 | 第76-84页 |
(一)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惯性 | 第76-78页 |
(二) 政府职能重心结构的偏颇 | 第78-80页 |
(三) 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权结构的失衡 | 第80-81页 |
(四) 配套行政管理制度的制约 | 第81-84页 |
二、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机制反思 | 第84-91页 |
(一) “内输入”服务决策机制的弊端 | 第84-86页 |
(二) “单中心”服务供给机制的局限 | 第86-88页 |
(三) “体制内”服务评估机制的缺憾 | 第88-89页 |
(四) “形式化”服务监管机制的乏力 | 第89-91页 |
三、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法制反思 | 第91-97页 |
(一) 基本公共服务法律体系不够完备 | 第91-94页 |
(二) 基本公共服务法制执行存在偏差 | 第94-95页 |
(三) 基本公共服务绩效问责尚未启动 | 第95-97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三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创新 | 第98-123页 |
一、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战略 | 第99-104页 |
(一) 锻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思维 | 第99-101页 |
(二) 规划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部署 | 第101-102页 |
(三) 设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内容 | 第102-104页 |
二、统筹兼顾政府职能结构的同步发展 | 第104-110页 |
(一) 均等化取向下政府价值取向的合理定位 | 第105-106页 |
(二) 均等化取向下政府职能结构的适度调整 | 第106-109页 |
(三) 均等化取向下政府政绩观念的理性调适 | 第109-110页 |
三、规范政府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分工 | 第110-117页 |
(一) 明确政府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分工 | 第111-113页 |
(二) 夯实政府间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 第113-115页 |
(三) 健全政府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制度 | 第115-117页 |
四、建立健全配套的行政管理制度 | 第117-122页 |
(一) 逐步建立城乡一元化的户籍管理制度 | 第117-119页 |
(二) 逐步健全群体间社会福利的配套制度 | 第119-121页 |
(三)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衔接 | 第121-122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四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机制创新 | 第123-149页 |
一、创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决策机制 | 第123-129页 |
(一)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决策的民主化程度 | 第123-125页 |
(二)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决策的科学化程度 | 第125-127页 |
(三)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决策的法制化程度 | 第127-129页 |
二、创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给机制 | 第129-135页 |
(一) 跳出基本公共服务属性的认识误区 | 第129-131页 |
(二) 构建多中心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 | 第131-133页 |
(三) 实现多样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 第133-135页 |
三、创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估机制 | 第135-142页 |
(一) 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估主体 | 第135-137页 |
(二) 设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估指标 | 第137-141页 |
(三) 筛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估方法 | 第141-142页 |
四、创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监管机制 | 第142-148页 |
(一) 提升行政系统内部机关的监管功能 | 第144-146页 |
(二) 强化行政系统外部组织的监督地位 | 第146-147页 |
(三) 发挥公民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 第147-148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第五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制创新 | 第149-175页 |
一、恪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立法原则 | 第149-153页 |
(一) 恪守民主化与法制化相结合的立法原则 | 第150-151页 |
(二) 恪守科学化与公正性相结合的立法原则 | 第151-152页 |
(三) 恪守集中化与分权化相结合的立法原则 | 第152-153页 |
(四) 恪守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立法原则 | 第153页 |
二、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体系 | 第153-160页 |
(一)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理基础 | 第154-156页 |
(二)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立法模式 | 第156-157页 |
(三)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内容 | 第157-160页 |
三、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体系 | 第160-167页 |
(一) 基本公共服务范围的标准化 | 第160-162页 |
(二) 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标准化 | 第162-165页 |
(三) 基本公共服务品质的标准化 | 第165-167页 |
四、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责体系 | 第167-173页 |
(一) 建构多元化的基本公共服务问责主体 | 第168-170页 |
(二) 规范基本公共服务问责的内容与对象 | 第170-172页 |
(三)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的问责程序 | 第172-173页 |
五、本章小节 | 第173-175页 |
尾论:结论与展望 | 第175-178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175-176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176-178页 |
参考文献 | 第178-192页 |
攻读学位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等 | 第192-193页 |
后记 | 第193-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