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前言 | 第9-25页 |
| 1. 登革病毒概况 | 第9-16页 |
| 2. 登革疫苗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 3. 登革疫苗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3页 |
| 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 一、实验材料 | 第25-27页 |
| 1. 细胞及病毒 | 第25页 |
| 2. 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 3. 主要仪器 | 第26-27页 |
| 二、实验方法 | 第27-33页 |
| (一) 中缅边境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分离 | 第27-28页 |
| 1. 中缅边境登革热病人血清样本的ELISA检测及统计 | 第27页 |
| 2. 中缅边境登革热病人血清样本的病毒分离及血凝效价(HA)测定 | 第27-28页 |
| (二) 四型登革病毒的扩增及鉴定 | 第28-30页 |
| 1. 毒种的获得 | 第28-29页 |
| 2. 四型登革病毒中国株的毒种扩增 | 第29-30页 |
| 3. 收获病毒液的滴度测定 | 第30页 |
| 4. 登革病毒的型别鉴定 | 第30页 |
| (三) 四型登革病毒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上的适应性研究 | 第30-32页 |
| 1. 登革病毒在KMB17细胞上适应株的选育 | 第30-31页 |
| 2. 登革病毒在KMB17细胞上培养条件优化 | 第31页 |
| 3. 适应株在KMB17细胞中增殖动力学检测 | 第31-32页 |
| 4. 登革病毒的传代适应和感染性滴度测定 | 第32页 |
| 5. 登革病毒在KMB17细胞内的复制及细胞的病理变化观察 | 第32页 |
| (四) 四型登革病毒适应株的噬斑纯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32-33页 |
| 1. 病毒适应株的噬斑纯化 | 第32页 |
| 2. 病毒的抗原性检测 | 第32-33页 |
| 3. 病毒的纯化和电镜检测 | 第33页 |
| 三、实验结果 | 第33-45页 |
| (一) 中缅边境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分离 | 第33-35页 |
| (二) 四型登革病毒的扩增及鉴定 | 第35-38页 |
| 1. 四型登革病毒中国株的毒种扩增 | 第35-36页 |
| 2. 收获病毒液的滴度测定 | 第36-37页 |
| 3. 登革病毒的型别鉴定 | 第37-38页 |
| (三) 四型登革病毒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上的适应性研究 | 第38-43页 |
| 1. 登革病毒在KMB17细胞上适应株的选育 | 第38-39页 |
| 2. 登革病毒在KMB17细胞上培养条件优化 | 第39页 |
| 3. 适应株在KMB17细胞中增殖动力学检测 | 第39-40页 |
| 4. 登革病毒的传代适应和感染性滴度测定 | 第40-41页 |
| 5. 登革病毒在KMB17细胞内的复制及细胞的病理变化观察 | 第41-43页 |
| (四) 四型登革病毒适应株的噬斑纯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43-45页 |
| 1. 病毒适应株的噬斑纯化 | 第43-44页 |
| 2. 病毒的抗原性检测 | 第44页 |
| 3. 病毒的纯化和电镜检测 | 第44-45页 |
| 讨论 | 第45-49页 |
| 小结与展望 | 第49-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 附录Ⅰ | 第59-60页 |
| 附录Ⅱ | 第60-61页 |
| 附录Ⅲ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个人简介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