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违规导致的股票信用风险问题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36页
   ·问题提出第11-14页
     ·选题背景第12-13页
     ·研究问题第13页
     ·选题意义第13-14页
   ·文献综述第14-32页
     ·关于股票信用风险内涵界定的文献第14-16页
     ·关于我国股票信用风险成因及影响因素的文献第16-25页
     ·关于股票信用风险引致中小股东损失评估方法的文献第25-26页
     ·关于债务性信用风险度量的文献第26-29页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信用风险状况与后果的文献第29-30页
     ·关于上市公司股票信用风险对策的文献第30-31页
     ·现有研究文献的总体评述第31-32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32-34页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第32-34页
     ·研究方法第34页
   ·主要创新第34-35页
 本章注释第35-36页
第2章 大股东违规导致的股票信用风险内涵界定与特征分析第36-51页
   ·股票信用风险的定义与内涵分析第36-40页
     ·股票信用风险名称的起源分析第36-37页
     ·股票信用风险的定义与内涵解析第37-39页
     ·股票信用风险相关概念第39-40页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违规行为类型与特征第40-47页
     ·大股东违规行为类型第40-42页
     ·我国上市公司主要大股东违规类型及特征分析第42-47页
   ·股票信用风险与债务性信用风险的比较第47-49页
     ·承担风险的主体对比第47-48页
     ·风险产生的原因对比第48页
     ·风险造成的损失对比第48-49页
   ·本章小节第49-50页
 本章注释第50-51页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信用风险监测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大股东违规行为的成因分析第51-94页
   ·对大股东违规行为成因的案例分析第51-63页
     ·大股东占款案例分析第51-55页
     ·违规贷款担保案例分析第55-57页
     ·擅改募集资金用途案例分析第57-58页
     ·出资违规案例分析第58-60页
     ·案例小结:“欺诈三角”视角的大股东违规行为成因分析第60-63页
   ·大股东违规获益最大化模型构建与分析第63-68页
     ·大股东违规获益最大化模型描述第64-66页
     ·模型推导与结论第66-68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实证检验第68-86页
     ·股票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分解第68-71页
     ·样本选择第71页
     ·自变量指标选择第71-73页
     ·因变量选择第73-76页
     ·单因素分析第76-78页
     ·相关性分析第78页
     ·多元统计分析第78-83页
     ·实证分析小结第83-86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信用风险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第86-89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信用风险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第86-88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信用风险监测指标体系的应用效果分析第88-89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信用风险监测指标体系的意义和价值第89页
   ·本章小结第89-91页
 3.A 附录第91-93页
 本章注释第93-94页
第4章 股票信用风险引致投资者损失的机制及其评估研究第94-119页
   ·有文献对股票信用风险引致投资者损失评估方法的分歧第94-95页
   ·大股东违规行为引致投资者损失的路径分析第95-97页
     ·大股东占款引致投资者损失的路径分析第96页
     ·违规贷款担保引致投资者损失的路径分析第96-97页
     ·擅改资金用途引致投资者损失的路径分析第97页
     ·出资违规引致投资者损失的路径分析第97页
   ·股票信用风险引致投资者损失的机制及其实证假说第97-100页
     ·违规导致股票价值下降机制第98-99页
     ·公告机制第99页
     ·实证假说的提第99-100页
   ·对违规引致损失机制的检验与分析第100-112页
     ·事件窗的划分第101-102页
     ·异常收益率的计量方法第102-103页
     ·实证及统计检验结果第103-109页
     ·稳健性检验第109页
     ·结论及分析第109-111页
     ·与我国《规定》中损失额认定标准的比较第111-112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信用风险引致损失的实证分析第112-117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信用风险引致投资者损失计算结果第113-115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信用风险引致投资者损失的差异性检验第115-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本章注释第118-119页
第5章 股票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及其有效性检验第119-147页
   ·股票信用风险度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119-123页
     ·债务性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简析第119-121页
     ·股票信用风险度量与债务性信用风险度量对比第121-122页
     ·股票信用风险度量思路解析第122-123页
   ·违规概率的估计第123-129页
     ·基于违规临界条件的违规概率估计第124页
     ·基于判别分析的违规概率估计第124-125页
     ·基于Logit回归的违规概率估计第125-126页
     ·基于DEA的违规概率估计第126-129页
   ·违规损失率的估计第129-131页
     ·损失事件窗的确定第129-130页
     ·违规损失率计算第130页
     ·违规损失率差异的处理第130-131页
   ·股票信用损失分布的估计第131页
   ·股票信用风险度量指标的估计第131-133页
     ·预期股票信用损失第131-132页
     ·未预期股票信用损失第132页
     ·股票信用损失在险价值(VaR)第132-133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信用风险度量方法有效性检验第133-139页
     ·样本选择第133-134页
     ·违规概率估计的自变量及因变量选择第134-136页
     ·检验过程和结果第136-139页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5.A 附录第140-146页
  5.A.1 数据包络分析(DEA)简介第140-144页
  5.A.2 附图第144-146页
 本章注释第146-147页
第6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信用风险状况和发展趋势判断第147-159页
   ·样本选择与变量描述第147-150页
     ·样本选择第147-148页
     ·输入变量及输出变量描述性统计第148-150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信用风险度量——单只股票度量结果举例第150-152页
     ·沪深股市单只股票的股票信用风险度量举例第150-151页
     ·单只股票的股票信用风险度量指标应用举例第151-152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信用风险度量结果——股票市场整体状况第152-155页
     ·2011年我国股票市场股票信用风险度量结果第152-154页
     ·2004~2011年我国股票市场股票信用风险度量结果第154-155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信用风险现状及发展趋势判断第155-158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信用风险现状和发展趋势判断第155-157页
     ·对策建议第157-158页
   ·本章小结第158页
 本章注释第158-159页
第7章 总结、对策与展望第159-171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159-161页
     ·关于股票信用风险内涵界定与特征的主要结论第159页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信用风险成因的主要结论第159-160页
     ·关于股票信用风险引致投资者损失机制和评估方法的主要结论第160页
     ·关于股票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和检验的主要结论第160页
     ·关于我国股票信用风险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主要结论第160-161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信用风险防范与对策第161-169页
     ·监管视角的股票信用风险防范与对策第161-164页
     ·做市商视角的股票信用风险防范与对策第164-166页
     ·投资者视角的股票信用风险防范与对策第166-169页
   ·本文研究的不足第169-170页
   ·研究展望第170-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77页
博士阶段科研成果第177-178页
后记第178-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集聚效应与公共政策--中国的地区和城市发展研究
下一篇:工业园区土地产出效率评价的思路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