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早颗粒对肝郁痰结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瘦素和Ghrelin的影响
| 缩略语表 | 第1-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前言 | 第9-11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 1 祖国医学对ICPP的认识 | 第11-15页 |
| ·古代医家对性早熟的认识 | 第11页 |
| ·现代中医对性早熟的认识 | 第11-15页 |
| 2 现代医学对ICPP的认识 | 第15-27页 |
| ·定义与分类 | 第15页 |
| ·流行病学 | 第15-16页 |
| ·病因诱因 | 第16-18页 |
| ·发病机制 | 第18-24页 |
| ·鉴别诊断 | 第24-25页 |
| ·治疗 | 第25-27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7-38页 |
| 1 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7页 |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27-28页 |
| ·纳入标准 | 第28页 |
| ·排除标准 | 第28页 |
| ·剔除、脱落与终止观察标准 | 第28页 |
| ·安全性评价标准 | 第28-29页 |
| ·病例选择 | 第29页 |
| 2 观察方法 | 第29-31页 |
| ·中医证候评分 | 第29-30页 |
| ·一般指标观察 | 第30页 |
| ·血清FSH、LH、E_2含量及GnRH激发试验 | 第30页 |
| ·血清瘦素、Ghrelin含量测定 | 第30页 |
| ·乳腺及子宫、卵巢超声 | 第30-31页 |
| ·骨龄测定 | 第31页 |
| ·疗效评定标准 | 第31页 |
| ·安全性观测 | 第31页 |
| 3 治疗方法 | 第31-32页 |
| ·试验用药 | 第31页 |
| ·给药方法 | 第31-32页 |
| ·辅助治疗 | 第32页 |
| 4 统计方法 | 第32页 |
| 5 研究结果 | 第32-37页 |
| 6 安全性研究 | 第37-38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分析 | 第38-47页 |
| 1 血清瘦素与相关因素 | 第38-39页 |
| 2 Ghrelin与相关因素 | 第39-40页 |
| 3 醋酸亮丙瑞林治疗ICPP研究进展 | 第40-41页 |
| 4 栀早颗粒治疗性早熟的研究进展 | 第41-42页 |
| 5 栀早颗粒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42-44页 |
| 6 栀早颗粒治疗ICPP的优势和前景 | 第44-45页 |
| 7 问题与展望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7页 |
| 附录 | 第57-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8-60页 |
| 个人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