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垮掉的一代”对中国当代文学及文化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垮掉的一代”的文化成因 | 第11-23页 |
(一) “垮掉的一代”所引起的流行文化 | 第11-17页 |
1. “垮掉的一代”的含义 | 第11-13页 |
2. “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及小说家凯鲁亚克 | 第13-14页 |
3. “垮掉的一代”的文化意义 | 第14-16页 |
4. “垮掉的一代”的社会成因 | 第16-17页 |
(二) “垮掉的一代”的精神特质 | 第17-23页 |
1 ,迪安式的颓废与疯狂 | 第18-21页 |
2. 萨尔式的探索与追寻 | 第21-23页 |
二、“垮掉的一代”对中国当代文学及文化的影响 | 第23-35页 |
(一) 《在路上》在中国的传入 | 第23-25页 |
(二) 中国作家的“在路上”情结 | 第25-29页 |
1. 孤独与徘徊 | 第26-27页 |
2. 狂欢与宣泄 | 第27-28页 |
3. 放纵与颠覆 | 第28-29页 |
(三) “在路上”的形象化符号 | 第29-35页 |
1. 孤独、徘徊的“社会边缘人” | 第30-31页 |
2. 社会转型时期的流浪者 | 第31-32页 |
3. 新时期的城市顽主 | 第32-35页 |
三、中美青年“在路上”情结的文化成因探析 | 第35-44页 |
(一) 社会转型的产物 | 第35-37页 |
(二) 文化心理的导向 | 第37-40页 |
(三) 文化传承的影响 | 第40-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