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及目的 | 第16-17页 |
·主要工作及创新 | 第17页 |
·论文基本结构 | 第17-19页 |
2 并购与实物期权理论概述 | 第19-33页 |
·企业并购的基本概念 | 第19页 |
·企业并购的类型 | 第19-20页 |
·按行业划分 | 第19-20页 |
·按行为态度划分 | 第20页 |
·按收购方式划分 | 第20页 |
·并购的动机与效应 | 第20-23页 |
·规模经济 | 第21页 |
·协同效应 | 第21-23页 |
·资产专用性 | 第23页 |
·期权与实物期权 | 第23-24页 |
·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 | 第24-26页 |
·标的资产的性质不同 | 第24页 |
·实物期权较为隐蔽 | 第24-25页 |
·实物期权的价格和行权时间不确定 | 第25页 |
·实物期权的定价方式较为复杂 | 第25-26页 |
·不同于金融期权,实物期权具有先占性和非独占性 | 第26页 |
·实物期权具有关联性的特点 | 第26页 |
·实物期权的分类 | 第26-28页 |
·延迟期权 | 第26-27页 |
·增长期权 | 第27页 |
·转换期权 | 第27页 |
·放弃期权 | 第27-28页 |
·实物期权定价方法 | 第28-32页 |
·布莱克-斯科尔斯(B-S)定价模型 | 第28-30页 |
·二叉树(二项式)定价模型 | 第30-32页 |
·并购过程中的实物期权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以实物期权思想评价并购协同效应 | 第33-41页 |
·协同效应表现 | 第33页 |
·识别并购协同效应 | 第33-36页 |
·并购前协同效应出发点 | 第34-35页 |
·并购完成后的融合 | 第35-36页 |
·传统协同效应评价方法 | 第36-37页 |
·每股收益法 | 第36页 |
·内部计算模型 | 第36页 |
·现金流比较法 | 第36-37页 |
·协同效应价值评估的传统方法分析 | 第37页 |
·并购协同效应的实物期权思想分析 | 第37-38页 |
·实物期权法评估协同效应价值的模型建立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案例应用 | 第41-46页 |
·案例背景及情况概述 | 第41-43页 |
·计算过程 | 第43-45页 |
·案例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6页 |
展望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50页 |
附录 1 Z 置地股份有限公司拟向 W 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转让部分股权项目资产评估报告书摘要(节选) | 第48页 |
附录 2 Z 置地股份有限公司拟向 W 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转让部分股权项目资产评估报告书正文(节选)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