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防灾能力评估的城市综合防灾空间规划研究--以咸阳市主城区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4页 |
| ·城市灾害频发导致损失严重 | 第10-11页 |
| ·生态文明建设呼吁城市安全 | 第11-12页 |
| ·单灾防治局限亟待综合防灾 | 第12-13页 |
| ·理论措施较多空间规划薄弱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8-25页 |
| ·城市防灾空间研究 | 第18-21页 |
| ·城市整体防灾空间 | 第18-19页 |
| ·城市防灾空间子系统 | 第19-21页 |
| ·城市综合防灾空间规划 | 第21-22页 |
| ·城市防灾能力评估研究 | 第22-24页 |
| ·城市综合应急能力评估研究 | 第22-23页 |
| ·防灾空间防灾能力评估研究 | 第23-24页 |
| ·国内外研究评析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咸阳市主城区灾害识别及影响分析 | 第25-48页 |
| ·灾害识别 | 第25-33页 |
| ·地理环境概况 | 第25-27页 |
| ·城市结构 | 第27-29页 |
| ·重大危险源分布 | 第29-30页 |
| ·历史灾情统计 | 第30-33页 |
| ·孕灾环境分析 | 第33-46页 |
| ·地震 | 第33-35页 |
| ·河洪 | 第35-38页 |
| ·内涝 | 第38-41页 |
| ·地质地貌灾害 | 第41-44页 |
| ·火灾 | 第44-46页 |
| ·主要灾害空间影响分析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咸阳市主城区综合防灾能力评估 | 第48-58页 |
| ·常用评估方法评述 | 第48-49页 |
| ·评估方法的选择 | 第49-50页 |
| ·考虑主城区人口分布与防灾空间的综合防灾性 | 第49页 |
| ·考虑综合防灾空间的空间可达性 | 第49-50页 |
| ·咸阳市主城区综合防灾能力评估 | 第50-57页 |
| ·资料准备 | 第50-51页 |
| ·现状综合防灾空间防灾能力评估 | 第51-53页 |
| ·可利用综合防灾空间防灾能力评估 | 第53-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咸阳市主城区综合防灾空间规划 | 第58-69页 |
| ·城市综合防灾空间规划思路 | 第58-59页 |
| ·综合防灾空间选址布局思路 | 第58页 |
| ·防、救灾廊道系统规划思路 | 第58-59页 |
| ·城市综合防灾空间布局规划 | 第59-65页 |
| ·人口规模及空间需求预测 | 第59-60页 |
| ·综合防灾空间选址布局 | 第60-65页 |
| ·防、救灾廊道系统规划 | 第65-69页 |
| ·防、救灾廊道系统布局结构规划 | 第66页 |
| ·救援廊道系统规划 | 第66-67页 |
| ·疏散廊道系统规划 | 第67-6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