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心衰合剂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代谢组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英文缩略语词表第11-15页
文献综述第15-50页
 综述一 心力衰竭的西医治疗进展第15-23页
  1. 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第15页
  2. 心力衰竭的分类第15-16页
  3.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第16页
  4. 心力衰竭的治疗策略第16-21页
   ·药物治疗第16-20页
   ·非药物治疗第20-21页
   ·慢性HF-PEF的诊断和治疗第21页
  5 问题与展望第21-23页
 综述二 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进展第23-29页
  1 病因病机第23-24页
  2 治疗方法第24-28页
   ·单味药研究第24-25页
   ·经验方研究第25-26页
   ·中成药治疗第26-27页
   ·中药注射剂治疗第27-28页
  3 问题与展望第28-29页
 综述三 心血管病领域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第29-33页
  1 代谢组学的定义第29页
  2 代谢组学的技术方法第29-30页
  3 代谢组学与中医学的共性第30-31页
  4 代谢组学在心血管领域中的应用第31-32页
  5 问题与展望第32-33页
 综述四 心力衰竭的生存质量研究进展第33-38页
  1 生存质量的定义第33页
  2 生存质量对中医药研究的意义第33页
  3 生存质量在心力衰竭研究中的意义第33-34页
  4 心衰领域常用的生存质量量表第34-36页
  5 各量表优势比较第36-37页
  6 结语与展望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50页
前言第50-51页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51-59页
 1 观察对象第51页
 2 诊断标准第51-53页
   ·西医诊断标准第51-52页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第52-53页
 3 纳入标准第53页
 4 排除标准第53页
 5 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处理第53页
 6 脱落病例、剔除病例及处理第53-54页
 7 试验伦理及处理第54页
 8 随机方法第54页
 9 样本量估算第54页
 10 治疗方案第54页
 11 观察指标第54-57页
   ·中医证候疗效指标第54-56页
   ·心衰疾病疗效指标第56页
   ·生存质量第56页
   ·代谢组学分析第56-57页
   ·药物安全性评价第57页
 12 疗效判定标准第57-58页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第57-58页
   ·心功能疗效标准第58页
   ·生存质量评分方法第58页
 13 数据分析与统计分析方法第58-59页
   ·NMR数据处理第58页
   ·代谢组学数据分析第58页
   ·统计学方法第58-59页
结果第59-73页
 1 一般情况第59-61页
 2 中医证候积分第61页
 3 心功能疗效第61页
 4 LVEF值及LVED值第61-62页
 5 NT-proBNP值第62页
 6 生存质量量表计分第62-65页
   ·生理机能领域第62-63页
   ·角色限制领域第63页
   ·活力领域第63-64页
   ·社会功能领域第64页
   ·心理健康领域第64-65页
   ·医疗支持领域第65页
   ·生存质量总分第65页
 7 代谢组学检测指标第65-72页
   ·驰豫编辑实验结果第66-69页
   ·扩散编辑实验结果第69-72页
 8 药物安全性第72-73页
讨论第73-79页
总结和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附图第83-86页
 附图1 CPMG图谱第83-84页
 附图2 LED图谱第84-86页
附表 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生存质量量表第86-88页
附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第88-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个人简历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补肾通督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及改善骨破坏机制研究
下一篇:孔圣枕中丹治疗恶性肿瘤相关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