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有机化学工业论文--橡胶工业论文

生物滴滤法脱除天然橡胶厂臭气技术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一章 概述第14-19页
   ·项目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7页
     ·天然橡胶厂恶臭污染产生第14-15页
     ·天然橡胶厂恶臭污染的危害第15-16页
     ·课题研究意义第16-17页
   ·课题研究路线和主要内容第17-19页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第17页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9-35页
   ·臭气污染源解析和测定第19-22页
     ·气体样品的浓缩预处理技术第19-21页
     ·气体样品的检测方法第21-22页
   ·天然橡胶厂恶臭气体污染源解析状况第22-24页
   ·生物除臭技术特点及研究进展第24-33页
     ·生物除臭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第24-25页
     ·恶臭生物处理常见工艺类型第25-28页
     ·生物滴滤反应器工艺研究进展第28-33页
   ·天然橡胶厂臭气污染治理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第33-35页
第三章 天然橡胶厂恶臭释放源解析和主要成分浓度测定第35-59页
   ·实验内容与方法第35-41页
     ·天然橡胶厂胶乳元素分析第35页
     ·天然橡胶厂固体橡胶释放臭气分析第35-37页
     ·天然橡胶厂大气环境臭气污染状况调查第37-41页
   ·结果与讨论第41-57页
     ·分析结果第41-56页
     ·讨论第56页
     ·结论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生物滴滤法净化挥发性脂肪酸臭气第59-81页
   ·引言第59-60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0-67页
     ·实验材料第60-63页
     ·实验方法第63-65页
     ·运行过程参数及测定第65-67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7-78页
     ·降解挥发性脂肪酸臭气的微生物第67-68页
     ·菌种的挂膜第68页
     ·反应器启动过程中主要参数的变化第68-73页
     ·反应器运行中不同参数对去除率的影响第73-78页
     ·生物滴滤反应器内生物相初步分析第78页
   ·本章小结第78-81页
第五章 生物滴滤法净化甲硫醚臭气第81-99页
   ·引言第81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81-87页
     ·实验材料第81-83页
     ·实验方法第83-86页
     ·净化过程运行参数及测定第86页
     ·甲硫醚浓度的测定第86-87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7-97页
     ·甲硫醚降解菌的基本特性第87-90页
     ·甲硫醚降解菌的挂膜特性第90-91页
     ·反应器启动过程中主要参数的变化第91-94页
     ·反应器运行中不同参数对去除率的影响第94-97页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六章 生物滴滤法净化挥发性脂肪酸和甲硫醚混合臭气第99-120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99-103页
     ·实验材料第99页
     ·实验方法第99-101页
     ·运行过程参数及测定第101-102页
     ·气体浓度的测定第102-103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03-118页
     ·生物滴滤反应器总体运行情况第103-106页
     ·生物滴滤反应器对甲硫醚和VFAs净化效果比较第106-108页
     ·生物滴滤反应器不同位置对甲硫醚和VFAs的去除第108-113页
     ·填料pH变化第113-115页
     ·挥发性脂肪酸和甲硫醚在生物滴滤器中相互影响分析第115-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第七章 挥发性脂肪酸和甲硫醚生物降解机理分析第120-136页
   ·挥发性脂肪酸生物降解机理分析第120-128页
     ·实验方法与操作第120-121页
       ·好氧过程第120-121页
       ·厌氧过程第121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21-125页
     ·降解过程与降解机理分析第125-128页
       ·好氧过程第125-126页
       ·厌氧过程第126-127页
       ·净化机理分析第127-128页
   ·甲硫醚生物降解机理分析第128-135页
     ·实验方法与操作第129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29-131页
     ·降解过程与降解机理分析第131-133页
     ·分析结果验证第133-135页
   ·本章小结第135-136页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和建议第136-139页
   ·研究结论第136-137页
   ·创新点第137-138页
   ·建议第138-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9页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49-150页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密闭电石炉尾气中低浓度HCN吸附及机理研究
下一篇:提高烟草氮钾营养利用率的遗传操作及烟草低钾响应基因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