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热解法制备纳米铜粉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纳米铜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纳米铜的制备方法 | 第12-16页 |
| ·等离子体法 | 第13页 |
| ·惰性气体蒸发凝聚法 | 第13页 |
| ·辐射合成法 | 第13-14页 |
| ·化学液相还原法 | 第14页 |
| ·热分解法 | 第14-15页 |
| ·电化学还原法 | 第15页 |
| ·多元醇法 | 第15-16页 |
| ·本文研究重点 | 第16-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9-24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4-27页 |
| ·实验用主要仪器和药品 | 第24-25页 |
| ·纳米铜粉的制备方法 | 第25页 |
| ·纳米铜的表征 | 第25-27页 |
| ·XRD表征 | 第25-26页 |
| ·SEM表征 | 第26页 |
| ·TEM表征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多元醇法制备纳米铜粉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27-35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热处理温度对纳米铜的影响 | 第27-28页 |
| ·热处理时间对纳米铜的影响 | 第28-30页 |
| ·XRD表征结果 | 第29-30页 |
| ·SEM表征结果 | 第30页 |
| ·PEG分子量对纳米铜粒径的影响 | 第30-32页 |
| ·铜源种类对纳米铜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络合剂和表面活性剂对纳米铜的影响研究 | 第35-53页 |
| ·引言 | 第35-36页 |
| ·Cu(OH)_2分散介质对纳米铜的影响 | 第36-37页 |
| ·有机络合剂对纳米铜的影响 | 第37-40页 |
| ·XRD表征结果 | 第37-38页 |
| ·纳米铜的粒径 | 第38-39页 |
| ·SEM表征结果 | 第39页 |
| ·TEM表征结果 | 第39-40页 |
| ·络合剂用量对纳米铜的影响 | 第40-41页 |
| ·表面活性剂种类对纳米铜的影响 | 第41-46页 |
| ·XRD表征结果 | 第42-43页 |
| ·纳米铜粒径 | 第43-44页 |
| ·SEM表征结果 | 第44-45页 |
| ·TEM表征结果 | 第45-46页 |
|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纳米铜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多步反应对纳米铜的影响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乳状液热解法制备纳米铜 | 第53-63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液体石蜡-水体系反相乳状液最佳制备条件的确定 | 第53-56页 |
| ·复配表面活性剂HLB的确定 | 第53-54页 |
| ·油水比的确定 | 第54-55页 |
| ·表面活性剂种类的确定 | 第55-56页 |
| ·滴加速度的影响 | 第56页 |
| ·乳状液体系中影响产品性质的因素分析 | 第56-62页 |
| ·水溶性表面活性剂种类的影响 | 第56-58页 |
| ·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 ·铜盐浓度的影响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3页 |
| ·建议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