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8页 |
第一章 茯苓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18-39页 |
1 茯苓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18-25页 |
·实验仪器及试药 | 第18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18-19页 |
·苯酚试液的制备 | 第19页 |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19-20页 |
·供试品溶液提取方法的考察 | 第20-21页 |
·线性关系的考察 | 第21-22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22-23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23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23-24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24-25页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25页 |
2 茯苓总三萜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5-32页 |
·仪器及试药 | 第25-26页 |
·对照品溶液的配置 | 第26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6页 |
·茯苓总三萜提取方案的考察 | 第26-27页 |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27-28页 |
·线性关系的考察 | 第28-29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29-30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30-31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31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31-32页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32页 |
3 茯苓酸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2-38页 |
·实验仪器及试药 | 第32页 |
·供试品溶液提取方法的考察 | 第32-34页 |
·色谱条件 | 第34-35页 |
·线性关系的考察 | 第35-36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36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36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36-37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37-38页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38页 |
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二章 安徽金寨地区优质茯苓菌种筛选及制备研究 | 第39-61页 |
1 样品来源、试剂及仪器 | 第39-40页 |
·样品来源 | 第39页 |
·试剂 | 第39-40页 |
·仪器设备 | 第40页 |
2 第一批实验室茯苓菌种的分离与制备 | 第40-52页 |
·培养基制备方法 | 第40-41页 |
·母种分离与培育方法 | 第41-42页 |
·原种制备 | 第42页 |
·栽培种制备 | 第42页 |
·菌种生长情况 | 第42-45页 |
·窖场和结苓情况以及茯苓质量分析 | 第45-51页 |
·第一次实验室菌种分离制备实验的分析 | 第51-52页 |
3 第二批实验室茯苓菌种的分离与制备 | 第52-59页 |
·改进后茯苓菌种的制备方法 | 第52-55页 |
·改进后制备的茯苓菌种培养结果 | 第55-57页 |
·改进后菌种的结苓情况 | 第57-59页 |
4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三章 茯苓的产地加工研究 | 第61-77页 |
1 茯苓市售药材质量分析 | 第61-62页 |
2 茯苓产地加工工艺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 第62-73页 |
·茯苓去皮工艺的研究 | 第63-64页 |
·茯苓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分析 | 第64-65页 |
·茯苓不同规格饮片的加工过程中各参数对茯苓质量的影响 | 第65-69页 |
·不同干燥方法对茯苓药材质量的影响 | 第69-70页 |
·不同烘干温度对茯苓质量的影响 | 第70页 |
·硫熏对茯苓质量的影响 | 第70-73页 |
·蒸制对茯苓质量的影响 | 第73页 |
3 茯苓机械加工的中试试验 | 第73-75页 |
4 茯苓传统加工与机械加工的比较 | 第75-76页 |
5 小论 | 第76-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附录 茯苓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与质量标准(草案) | 第79-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综述 | 第84-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个人简历 | 第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