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 选题目的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水平的理论依据 | 第13-20页 |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 | 第13-14页 |
(二) 列宁的社会管理思想 | 第14-16页 |
(三) 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和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 | 第16-18页 |
(四)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社会管理思想 | 第18-20页 |
二、 当前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0-25页 |
(一) 社会管理观念和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 第20-21页 |
(二) 社会管理体制及其配套制度不健全 | 第21-22页 |
(三) 社会管理主体职能发挥不充分 | 第22页 |
(四) 社会矛盾诱因增多,社会管理难度加大 | 第22-25页 |
三、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水平的路径及对策 | 第25-33页 |
(一) 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 第25-27页 |
1. 建构“服务型”管理理念 | 第25页 |
2. 建构“参与型”管理理念 | 第25-27页 |
3. 建构“和谐型”管理理念 | 第27页 |
(二) 优化社会管理水平的价值取向 | 第27-29页 |
1. 坚持和谐稳定与群众利益的辩证统一 | 第27-28页 |
2. 坚持党委政府与社会公众的辩证统一 | 第28-29页 |
3. 坚持社会管理与改革发展的辩证统一 | 第29页 |
(三) 建立健全新型的社会管理体制 | 第29-33页 |
1. 新型社会管理体制建立的重要意义 | 第29-31页 |
2. 改革现行社会管理体制的弊端 | 第31页 |
3. 新型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31-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附录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