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猪圆环病毒概况 | 第16-19页 |
·病原学 | 第16-18页 |
·传播途径及致病性 | 第18-19页 |
·猪细小病毒概况 | 第19-21页 |
·病原学 | 第19-21页 |
·传播途径及致病性 | 第21页 |
·猪 Hokovirus 研究概况 | 第21-22页 |
·PCV2 与 PPV 共感染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猪细小病毒体外培养适应毒株(HJ)的培育及动物感染试验 | 第24-34页 |
摘要 | 第24-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样品来源 | 第25页 |
·细胞 | 第25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5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25页 |
·病料处理 | 第25页 |
·细胞培养 | 第25页 |
·病毒传代 | 第25-26页 |
·血清学鉴定 | 第26页 |
·病毒含量测定 | 第26页 |
·D-氨基葡萄糖对病毒增殖的影响 | 第26页 |
·免疫电镜观察 | 第26页 |
·病毒增殖动力学测定 | 第26页 |
·病毒 DNA 提取与 PCR 扩增 | 第26页 |
·核苷酸序列测定 | 第26页 |
·病毒回归动物试验 | 第26-27页 |
·结果 | 第27-32页 |
·毒株培育 | 第27页 |
·血清学鉴定结果 | 第27-28页 |
·免疫电镜观察结果 | 第28页 |
·传代毒病毒含量测定 | 第28-29页 |
·病毒基因序列分析 | 第29-30页 |
·病毒增殖动力学测定 | 第30-31页 |
·病毒回归动物试验 | 第31-32页 |
·讨论 | 第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PCV 2a/2b 亚型毒株与 PPV 共感染的协同致病性试验 | 第34-48页 |
摘要 | 第34-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细胞和毒株 | 第35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35页 |
·试验设计 | 第35-36页 |
·临床症状观察 | 第36页 |
·PCV2 核酸检测 | 第36页 |
·PCV2 血清抗体的检测 | 第36页 |
·PPV 核酸检测 | 第36页 |
·PPV 血清抗体检测 | 第36-37页 |
·细胞因子检测 | 第37页 |
·血液中免疫细胞亚群的测定 | 第37页 |
·结果 | 第37-46页 |
·临床表现 | 第37页 |
·体重变化 | 第37-38页 |
·病理变化 | 第38-39页 |
·PCV2 检测结果 | 第39-42页 |
·PPV 检测结果 | 第42-44页 |
·血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 | 第44-45页 |
·血液中免疫细胞亚群的测定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中国部分地区 PHoV 与 PCV2 混合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 第48-54页 |
摘要 | 第48-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样品来源 | 第49页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49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49-50页 |
·DNA 提取与 PCR 检测 | 第50页 |
·PHoV 基因组的扩增和序列测定 | 第50页 |
·序列分析 | 第50页 |
·结果 | 第50-52页 |
·PHoV 和 PCV2 检测 | 第50-51页 |
·序列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