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苏云金芽胞杆菌转录调控因子CodY的靶基因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语表第11-12页
1 前言第12-28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第12-17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生物学性质第12-13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分类第13-14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晶体蛋白的表达与调控第14-17页
       ·转录水平的调控第15-16页
       ·转录后水平的调控第16页
       ·翻译水平的调控第16-17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晶体蛋白的应用第17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YBT-1520第17页
   ·芽胞杆菌属中全局性转录因子第17-23页
     ·CcpA(分解代谢物控制蛋白)第17-18页
     ·TnrA(氮代谢调控蛋白)第18-19页
     ·CodY(全局性调控蛋白)第19-23页
       ·CodY的结构第19-20页
       ·CodY蛋白的效应物分子第20-21页
       ·CodY结合热点第21-22页
       ·CodY的功能第22-23页
   ·转录因子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第23-26页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第24页
     ·Pull down技术第24页
     ·酵母单杂交系统第24-25页
     ·细菌单杂交系统第25-26页
     ·凝胶阻滞实验(EMSA)第26页
   ·Avi-tag第26-27页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7-2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8-39页
   ·实验材料第28-30页
     ·菌株、质粒与引物第28-29页
     ·培养基的配制及主要成分第29-30页
     ·抗生素使用浓度第30页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30-33页
     ·常用试剂第30-31页
     ·常用缓冲液及溶液第31-33页
       ·质粒总DNA抽提及感受态制备所需试剂第31页
       ·蛋白表达纯化及蛋白含量的测定相关试剂第31-32页
       ·SDS-PAGE所需试剂第32页
       ·Western blot相关试剂第32-33页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第33页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筛选CodY靶基因第33页
     ·常用仪器第33页
   ·实验方法第33-39页
     ·质粒与总DNA的抽提第33-35页
       ·大肠杆菌质粒的抽提第33-34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总DNA的抽提第34-35页
     ·体外分子克隆实验操作第35-36页
       ·PCR扩增第35页
       ·连接体系第35-36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36页
     ·蛋白表达纯化第36-37页
     ·SDS-PAGE第37页
     ·Western blot第37-38页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第38页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筛选CodY靶基因第38-3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9-63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中codY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9-40页
   ·体外生物素pull down实验方法的构建与验证第40-49页
     ·CodY生物素受体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验证第40-42页
     ·CodY生物素受体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第42-43页
     ·生物素连接酶BirA的表达及纯化第43-44页
     ·CodY蛋白体外生物素化与验证第44-48页
       ·生物素化实验第44-45页
       ·ELISA实验检测第45-47页
       ·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第47-48页
     ·生物素pull down预实验第48-49页
   ·生物素pull down寻找CodY靶基因第49-52页
     ·连接有接头序列的YBT-1520基因组片段的制备第49-50页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筛选CodY调控的靶基因第50-52页
   ·CodY蛋白靶基因的确定与分析第52-58页
   ·筛选得到的CodY蛋白靶基因的验证第58-63页
     ·CodY蛋白靶基因的细菌单杂交验证第59-63页
       ·CodY蛋白单杂交体系的构建第59-63页
4 讨论第63-66页
   ·CodY蛋白的调控机制第63页
   ·全基因组范围内研究CodY蛋白的直接作用靶基因第63-64页
   ·CodY蛋白结合的保守序列第64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中CodY靶基因结果分析第64-65页
   ·本实验的创新之处第65页
   ·下一步研究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致谢第71-72页
附录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壤腐殖酸与无机碳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产能核算的耕地产能分布及基本农田划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