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腐殖酸与无机碳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2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无机碳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过程 | 第12-14页 |
·土壤有机碳与无机碳的相互作用特点 | 第14-17页 |
·腐殖酸与碳酸钙作用过程的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9页 |
·实验试剂 | 第20页 |
·方解石的合成 | 第20页 |
·物相分析及表征 | 第20-22页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0页 |
·扫描电镜(SEM)观察 | 第20页 |
·比表面积(SSA)的测定 | 第20-21页 |
·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 | 第21页 |
·Zeta电位的测定 | 第21页 |
·红外分析 | 第21页 |
·碳酸钙形态分析 | 第21-22页 |
·腐殖酸制备 | 第22-23页 |
·腐殖酸表征 | 第23-25页 |
·元素分析 | 第23页 |
·官能团测定 | 第23-24页 |
·表面电荷测定(电位滴定) | 第24-25页 |
·表面官能团解离 | 第25页 |
·碳酸钙对JGHA、JGFA的吸附 | 第25-27页 |
·等温吸附 | 第25-27页 |
·不同pH下碳酸钙对JGHA、JGFA的吸附 | 第27页 |
·腐殖酸对碳酸钙溶解的影响 | 第27-28页 |
·离子强度影响 | 第27页 |
·pH影响 | 第27-28页 |
·腐殖酸浓度的影响 | 第28页 |
·有机碳与无机碳相互作用机制表征 | 第28-29页 |
·热重分析(TGA)与热重微分分析(DTG) | 第28页 |
·E4/E6 | 第28页 |
·红外光谱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63页 |
·碳酸钙的性质表征 | 第29-33页 |
·XRD和SEM图谱 | 第29页 |
·粒径分布及其比表面积 | 第29-30页 |
·红外光谱特征 | 第30-31页 |
·Zeta电位 | 第31-32页 |
·形态分布 | 第32-33页 |
·胡敏酸和富里酸基本性质 | 第33-38页 |
·元素组成特点 | 第33页 |
·官能团特点 | 第33-34页 |
·红外光谱特征 | 第34-35页 |
·腐殖酸的表面电荷特性 | 第35-38页 |
·碳酸钙对腐殖酸的吸附 | 第38-45页 |
·碳酸钙对JGHA的等温吸附 | 第38-39页 |
·pH对碳酸钙吸附JGHA的影响 | 第39-41页 |
·方解石对JGFA的等温吸附曲线 | 第41-42页 |
·pH对方解石吸附JGFA的影响 | 第42-45页 |
·腐殖酸对碳酸钙的溶解 | 第45-53页 |
·pH的影响 | 第45-48页 |
·腐殖酸浓度的影响 | 第48-50页 |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50-53页 |
·有机碳与无机碳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表征 | 第53-63页 |
·热重分析(TG)与热重微分分析(DTG) | 第53-57页 |
·红外分析 | 第57-61页 |
·腐殖酸被方解石吸附前后的吸光值曲线 | 第61-63页 |
4 讨论 | 第63-66页 |
·方解石对腐殖酸的吸附作用 | 第63-64页 |
·腐殖酸对方解石的溶解作用 | 第64-66页 |
5 结论 | 第66-67页 |
6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