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导论 | 第10-25页 |
一、研究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 第10-15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23页 |
三、研究方法、思路、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第一章 马克思相关理论解读及当代意义 | 第25-44页 |
一、马克思阶级理论及当代意义 | 第25-35页 |
(一) 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基本思想 | 第25-28页 |
(二) 马克思阶级理论与西方分层理论的比较分析 | 第28-31页 |
(三) 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当代意义 | 第31-35页 |
二、马克思社会主义民主观及当代意义 | 第35-44页 |
(一)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定位 | 第36-37页 |
(二)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设想 | 第37-40页 |
(三) 马克思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当代意义 | 第40-44页 |
第二章 阶层分化背景下我国利益关系及矛盾现状分析 | 第44-59页 |
一、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 | 第44-48页 |
二、阶层分化背景下我国利益关系变迁中的不合理因素 | 第48-53页 |
(一) 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并向公共服务领域扩散 | 第49-51页 |
(二) 社会流动不公平导致阶层结构固化倾向 | 第51-53页 |
三、阶层分化背景下我国利益矛盾的新态势 | 第53-59页 |
(一) 利益博弈显现,程度越发激烈 | 第54-55页 |
(二) 群体性突发事件爆发式增长 | 第55-57页 |
(三) 政府经常成为利益矛盾指向的焦点 | 第57-59页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机制建设是协调利益关系的必然选择 | 第59-68页 |
一、从利益关系视角理解民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 第59-61页 |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主政治机制的利益关系协调作用 | 第61-62页 |
三、民主政治机制不完善导致新时期利益关系协调的困境 | 第62-65页 |
四、利益关系协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机制完善的着力点 | 第65-68页 |
第四章 利益关系协调视域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机制建设的目标 | 第68-80页 |
一、公民参与利益关系协调政治权利的有效实现 | 第68-72页 |
(一) 公民权利内在包含了公民参与利益关系协调的政治权利 | 第68-70页 |
(二) 民主政治发展完善有利于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引导 | 第70-72页 |
二、强势和弱势阶层政治参与的均衡化 | 第72-75页 |
(一) 强势和弱势阶层政治参与有效性比较 | 第72-73页 |
(二) 不同阶层政治参与均衡化的政治出路 | 第73-75页 |
三、党和国家利益政治权威的合法性认同 | 第75-80页 |
(一) 政治权威存在是利益关系协调的前提 | 第75-77页 |
(二) 民主化政治机制是政治权威合法性获得的基础 | 第77-78页 |
(三) 政治权威民主化本质上是政治权力立场、获得、运行、边界的民主化 | 第78-80页 |
第五章 利益关系协调视域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机制建设的原则 | 第80-87页 |
一、利益关系协调机制调整与生产力发展相同步 | 第80-83页 |
二、坚持党的领导与保证不同阶层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 | 第83-85页 |
(一) 利益关系的协调离不开党的主导作用 | 第83-84页 |
(二)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赋予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政治空间 | 第84-85页 |
三、扩大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相兼顾 | 第85-87页 |
(一) 在有序扩大政治参与中寻求政治稳定 | 第85-86页 |
(二) 辩证对待维权和维稳的关系 | 第86-87页 |
第六章 利益关系协调视域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机制建设的路向 | 第87-103页 |
一、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实现权力结构优化 | 第87-94页 |
(一) 权力高度集中政治体制不利于利益关系的协调 | 第87-89页 |
(二) 转变党的执政方式,提升党对利益协调的领导能力 | 第89-91页 |
(三) 建立有限且有效政府,确定政府恰当的利益协调作用 | 第91-94页 |
二、畅通利益表达渠道与完善利益整合机制 | 第94-97页 |
(一) 政治系统理论视域下的利益表达与整合 | 第94-95页 |
(二) 当前我国利益表达、利益整合的困境与出路 | 第95-97页 |
三、协同发展竞争民主和协商民主两种方式 | 第97-103页 |
(一) 竞争性民主和协商性民主的含义及特征 | 第98-99页 |
(二) 竞争性民主和协商性民主对利益关系协调作用的比较 | 第99-100页 |
(三) 我国竞争性民主和协商性民主协同发展的思考 | 第100-103页 |
第七章 利益关系协调的国家民主机制建设 | 第103-119页 |
一、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机制的完善 | 第104-112页 |
(一) 人民代表大会的利益关系协调功能 | 第104-107页 |
(二) 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机制完善的思考 | 第107-112页 |
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民主政治机制完善 | 第112-119页 |
(一)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利益关系协调功能 | 第112-114页 |
(二)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民主政治机制完善的思考 | 第114-119页 |
第八章 利益关系协调的政府民主机制建设 | 第119-137页 |
一、民主行政的理念和机制 | 第119-125页 |
(一) 民主行政的价值理念 | 第120-123页 |
(二) 民主行政机制的基本构架 | 第123-125页 |
二、建立开放性的政府公共政策机制 | 第125-137页 |
(一) 公共政策的利益协调功能 | 第125-127页 |
(二) 公众参与型公共政策决策机制的改进 | 第127-132页 |
(三) 公众参与型公共政策执行机制完善 | 第132-137页 |
第九章 利益关系协调的的社会民主机制完善 | 第137-160页 |
一、社会民主的理论渊源及内涵界定 | 第137-140页 |
二、农村利益关系协调中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 | 第140-146页 |
(一) 农村阶层等差结构及利益矛盾 | 第140-142页 |
(二) 村民自治民主机制的完善对策 | 第142-146页 |
三、劳资纠纷化解中的工会民主机制完善 | 第146-152页 |
(一) 力量平衡是劳资纠纷化解的关键 | 第146-149页 |
(二) 劳方弱势弥补和平衡的途径 | 第149-150页 |
(三) 工会民主机制的完善对策 | 第150-152页 |
四、城市社区利益关系协调中的社区自治机制完善 | 第152-160页 |
(一) 阶层分化视角下社区利益关系分析 | 第152-154页 |
(二) 社区自治中利益协调的现实困境 | 第154-156页 |
(三) 社区自治民主机制的完善对策 | 第156-160页 |
结语 | 第160-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75页 |
在读期间相关科研成果 | 第175-176页 |
致谢 | 第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