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药物学论文--兽医药理学论文

黄藤素、没食子酸增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性及其作用机理初步探讨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英文缩写词表第11-12页
前言第12-13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3-23页
 第一章 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第13-19页
  1 耐药性细菌产生的主要原因第13-14页
   ·天然耐药性第13页
   ·获得耐药性第13-14页
  2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第14-16页
   ·细菌耐药产生的生化机理第14-15页
     ·细菌产生破坏抗生素结构的酶第14页
     ·靶位的改变第14页
     ·主动外排系统第14-15页
     ·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第15页
     ·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第15页
   ·细菌耐药产生的遗传机理第15-16页
     ·自身性基因突变第16页
     ·获得外源基因第16页
  3 细菌耐药性的防治措施第16-19页
   ·寻找耐药性抑制剂第16-18页
     ·灭活酶抑制剂开发第16页
     ·噬菌体制剂的研究第16页
     ·外排泵抑制剂的开发第16-17页
     ·细菌生物被膜抑制剂第17页
     ·细菌外膜通透性抑制剂第17页
     ·耐药质粒消除剂第17页
     ·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第17-18页
     ·中药耐药抑制剂开发第18页
   ·研制抗细菌耐药的非抗生素药物第18-19页
     ·抗菌肽第18页
     ·调节肠道正常菌群制剂第18页
     ·新型的基因工程药物第18页
     ·特异性疫苗的研制第18-19页
     ·蛋白类特别是酶类抗菌药物第19页
 第二章 中药逆转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第19-23页
  1 中药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第19-20页
   ·中药的选择第19页
   ·中药的抑菌成分第19页
   ·中药成分抗菌机制第19页
   ·中药抗菌作用第19-20页
  2 中药逆转细菌耐药机制及实验研究第20-21页
   ·中药抑制β-内酰胺酶第20页
   ·中药消除R质粒第20-21页
   ·中药抑制细菌主动外排泵第21页
   ·中药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第21页
   ·中药对耐药基因的突变作用第21页
  3 中药逆转存在的问题第21-22页
  4 展望第22-23页
第二部分 试验部分第23-55页
 试验一 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药单体抗菌增效剂的筛选第23-3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3-28页
   ·材料第23-24页
     ·样品来源第23页
     ·标准菌株第23页
     ·药物第23-24页
     ·培养基及其他试剂第24页
     ·PCR引物第24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4页
   ·方法第24-28页
     ·抗生素药物母液配制第24-25页
     ·中药单体化合物的溶解和稀释第25页
     ·细菌的复苏第25页
     ·验证产ESBLs菌株第25-26页
     ·二倍微孔稀释法测最小抑菌浓度(MICs)第26-27页
     ·筛选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有增敏作用的中药单体第27-28页
  2 结果第28-30页
   ·12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电泳图第28-29页
   ·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ESBLs的抗菌作用第29-30页
   ·筛选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有增敏作用的单体第30页
  3 讨论第30-32页
   ·产ESBLs菌株及其耐药机制第30-31页
   ·中药单体抗菌增敏剂的筛选第31-32页
  4 结论第32-33页
 试验二 黄藤素、没食子酸体外单独及联合抗菌作用第33-4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3-34页
   ·材料第33页
     ·样本来源第33页
     ·培养基、药物及其他试剂第33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33页
   ·实验方法第33-34页
     ·黄藤素、没食子酸对大肠埃希菌的抗菌增敏作用第33-34页
     ·单体与1/2MIC浓度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细菌动态生长的影响第34页
  2 结果第34-39页
   ·黄藤素、没食子酸对大肠埃希菌的抗菌作用第34页
   ·棋盘法联合药敏试验结果第34-36页
     ·黄藤素增敏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第34-35页
     ·没食子酸增敏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第35-36页
   ·黄藤素、没食子酸与1/2MIC浓度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第36-39页
     ·256μg/mL黄藤素与1/2MIC浓度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细菌1J动态生长的影响第36-37页
     ·256μg/mL黄藤素与1/2MIC浓度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细菌3J动态生长的影响第37-38页
     ·256μg/mL没食子酸与1/2MIC浓度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细菌4J动态生长的影响第38-39页
  3 讨论第39-41页
   ·中药对耐药菌的抑菌作用第39-40页
     ·中药的抑菌作用第39-40页
   ·中药与西药协同抗菌作用第40页
   ·黄藤素、没食子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抑菌试验第40-41页
  4 结论第41-42页
 试验三 黄藤素、没食子酸对ESBLs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影响第42-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2-45页
   ·实验材料第42-43页
     ·菌株来源及其试剂第42页
     ·主要仪器第42页
     ·常用溶液配制第42页
     ·引物合成第42-43页
   ·方法第43-45页
     ·256μg/mL黄藤素联合128μg/mL头孢噻肟对大肠埃希1J bla_(CTX-M-1G)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第43-45页
     ·统计学分析第45页
  2 实验结果第45-52页
   ·荧光定量PCR引物的鉴定及引物退火温度第45页
   ·bla_(CTX-M-1G)、bla_(CTX-M-9G)、gapA基因定量PCR的特异性第45-52页
     ·扩增动力学曲线图第45-46页
     ·溶解曲线特异性分析第46-47页
     ·基因bla_(CTX-M-1G)、bla_(CTX-M-9G)表达水平的分析第47-52页
  3 讨论第52-54页
   ·荧光定量PCR方法概述及中药抗菌增效机制的初步探讨第52-53页
   ·中西联合在畜牧业中的优势第53-54页
  4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散茶发花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
下一篇:东方蜜蜂与西方蜜蜂学习记忆比较及蜜蜂学习记忆相关分子机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