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民间文艺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24页 |
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页 |
四、民间文艺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4页 |
第一章 傅山民间文艺思想形成的文化语境 | 第24-31页 |
·明末清初文艺思潮与傅山民间文艺思想的形成 | 第24-26页 |
·实学思潮与傅山民间文艺思想的形成 | 第24页 |
·个性思潮与傅山民间文艺思想的形成 | 第24-26页 |
·明末清初通俗文艺创作潮流与傅山的创作实践 | 第26-31页 |
·明末清初乐府创作潮流与傅山的乐府创作 | 第26-28页 |
·明末清初杂剧创作潮流与傅山的杂剧创作 | 第28-31页 |
第二章 傅山民间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31-45页 |
·傅山对民的认识:“市井贱夫最有理” | 第31-33页 |
·傅山对民间文学功能的看法 | 第33-37页 |
·民众情感的寄托:“四体怨尤尽” | 第33-35页 |
·民风民俗的体现:“爰集土语而歌” | 第35-37页 |
·传统道德的教育作用:“畴咨世”、“唐虞” | 第37页 |
·傅山对民间文学美学价值的看法 | 第37-45页 |
·生动形象的语言美 | 第38-40页 |
·“尧舜”等形象的精神美 | 第40-45页 |
第三章 傅山民间文艺思想的表现形式 | 第45-49页 |
·诗歌:民间文艺手法和题材的采借 | 第45-46页 |
·杂记:民间文艺的叙写 | 第46-48页 |
·杂文诗歌:民间创作的运用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傅山民间文艺思想的价值与影响 | 第49-52页 |
·傅山民间文艺思想的价值 | 第49-50页 |
·傅山民间文艺思想的局限性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