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2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1-19页 |
·小麦穗部光合组织结构 | 第11页 |
·小麦穗部光合作用对籽粒产量的贡献 | 第11-12页 |
·干旱对小麦穗部光合的影响 | 第12-13页 |
·小麦穗部光合优势的生理及分子机制 | 第13-17页 |
·小麦穗部光合的测定方法 | 第17-19页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水分亏缺对不同抗旱性小麦穗部光合及同化物转运的影响 | 第20-26页 |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20-21页 |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试验设计 | 第21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1-22页 |
·小麦穗部净光合速率 | 第21页 |
·小麦穗部各器官中叶绿素含量 | 第21页 |
·~(~(14))CO_2光合标记 | 第21页 |
·~(14)C-同化物提取及测定 | 第21-22页 |
·数据分析 | 第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4页 |
·水分亏缺对小麦穗部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22页 |
·水分亏缺对小麦穗部各器官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2-23页 |
·水分亏缺对小麦穗部各器官中~(14)C-同化物的分配的影响 ~(14) | 第23-24页 |
·讨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水分亏缺对不同抗旱性小麦穗部可溶性总糖含量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 第26-31页 |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26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6-27页 |
·小麦穗部各器官中可溶性总糖含量 | 第26页 |
·小麦穗部各器官中干物质的分配率 | 第26-27页 |
·小麦籽粒灌浆曲线 | 第27页 |
·数据分析 | 第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水分亏缺对小麦穗部各器官中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 | 第27页 |
·水分亏缺对小麦穗部各器官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 第27-29页 |
·水分亏缺对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 | 第29页 |
·讨论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水分亏缺对不同抗旱性小麦产量性状及 WUE 的影响 | 第31-34页 |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31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1页 |
·小麦产量及形态性状 | 第31页 |
·小麦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水分亏缺对不同抗旱性小麦产量性状指标的影响 | 第31-32页 |
·水分亏缺对不同抗旱性小麦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32-33页 |
·水分亏缺对不同抗旱性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33页 |
·讨论 | 第33-34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0页 |
附录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作者简介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