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前言 | 第12-29页 |
| ·香蕉育种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 ·杂交育种 | 第13-14页 |
| ·突变育种 | 第14-16页 |
| ·生物技术育种 | 第16-21页 |
| ·植物表皮毛发育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 ·控制表皮毛发育的基因 | 第21-23页 |
| ·激素对表皮毛发育的影响 | 第23-24页 |
| ·表皮毛与开花时间 | 第24页 |
| ·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 | 第24-27页 |
| ·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的原理及流程 | 第24-26页 |
| ·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的特点 | 第26页 |
| ·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在植物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 ·目的及意义 | 第27-28页 |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 2 香蕉果皮带毛突变体抑制性差减文库的构建 | 第29-44页 |
| ·材料 | 第29页 |
| ·植物材料 | 第29页 |
| ·克隆载体、菌种及试剂盒 | 第29页 |
| ·方法 | 第29-37页 |
| ·总RNA的提取及检测 | 第29-30页 |
| ·总RNA中基因组DNA的去除 | 第30页 |
| ·mRNA的分离 | 第30-31页 |
| ·抑制性差减杂交文库的构建 | 第31-3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 ·CTAB法提取的总RNA的质量检测及mRAN的分离 | 第37-38页 |
| ·抑制差减文库的构建 | 第38-40页 |
| ·差减文库的检测 | 第40-42页 |
| ·讨论 | 第42-44页 |
| 3 香蕉突变体与野生型果皮中差异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44-59页 |
| ·材料 | 第44页 |
| ·植物材料 | 第44页 |
| ·试剂盒及试剂 | 第44页 |
| ·方法 | 第44-46页 |
| ·香蕉突变体果实发育与果皮表皮毛发育相关性观察 | 第44页 |
| ·半定量RT-PCR分析 | 第44-45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45-4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6页 |
| ·香蕉突变体果皮毛发育不同时期观察 | 第46-48页 |
| ·半定量RT-PCR分析 | 第48-52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52-56页 |
| ·讨论 | 第56-59页 |
| ·可能的关键转录因子 | 第56-57页 |
| ·激素信号相关基因 | 第57页 |
| ·MAPKs | 第57-58页 |
| ·细胞分裂相关基因 | 第58-59页 |
| 4 香蕉MaERF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 第59-80页 |
| ·材料 | 第59页 |
| ·植物材料 | 第59页 |
| ·菌种及试剂 | 第59页 |
| ·方法 | 第59-68页 |
| ·MaERF基因cDNA全长的扩增 | 第59-62页 |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2页 |
| ·基因组序列分析 | 第62-65页 |
| ·基因表达分析 | 第65-66页 |
| ·拟南芥的培养与转化 | 第66-6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8-78页 |
| ·MaERF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 | 第68-69页 |
| ·MaERF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9-75页 |
| ·基因组序列分析 | 第75-76页 |
| ·MaERF基因在香蕉中的表达分析 | 第76-77页 |
| ·MaERF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超表达分析 | 第77-78页 |
| ·讨论 | 第78-80页 |
| 5 香蕉MaMYB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 第80-93页 |
| ·材料 | 第80页 |
| ·方法 | 第80-82页 |
| ·MaMYB基因cDNA全长的丨广增 | 第80-81页 |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81页 |
| ·基因组序列分析 | 第81页 |
| ·基因表达分析 | 第81页 |
| ·拟南芥的培养与转化 | 第81-8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2-91页 |
| ·MaMYB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 | 第82-83页 |
| ·Tt/d/rv?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83-88页 |
| ·基因组序列分析 | 第88-89页 |
| ·MaMYB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89-90页 |
| ·MaMYB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超表达分析 | 第90-91页 |
| ·讨论 | 第91-93页 |
| 6 香蕉胚性悬浮细胞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 第93-102页 |
| ·材料 | 第93页 |
| ·方法 | 第93-9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95-100页 |
| ·讨论 | 第100-102页 |
| 7 结论 | 第102-10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3-119页 |
| 附录 | 第119-121页 |
| 发表论文 | 第121-122页 |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