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企业对专利强制实施许可制度的运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专利强制实施许可制度概述 | 第18-29页 |
·专利强制实施许可制度的内涵和特征 | 第18-20页 |
·专利强制实施许可制度的内涵 | 第18-19页 |
·专利强制实施许可制度的特征 | 第19-20页 |
·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考察 | 第20-25页 |
·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早期萌发 | 第20-21页 |
·《巴黎公约》之后的专利强制许可制度 | 第21-22页 |
·TRIPS 协定形成时期的专利强制许可制度 | 第22页 |
·“多哈宣言”和“总理事会决议” | 第22-23页 |
·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在中国立法中的发展 | 第23-25页 |
·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利益平衡原则 | 第25-28页 |
·专利权利人与其他专利实施人的利益平衡 | 第25页 |
·专利权利人与社会公益的利益平衡 | 第25-27页 |
·科技创新的激励与科技发展的利益平衡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中国企业对专利强制实施许可制度运用的类型 | 第29-36页 |
·企业对普通强制许可的运用 | 第29-31页 |
·普通强制许可的含义 | 第29-30页 |
·中国企业适用普通强制许可应具备的条件 | 第30-31页 |
·企业为公共利益的强制许可 | 第31-33页 |
·为公共利益强制许可的含义 | 第31-32页 |
·中国企业适用为公共利益强制许可应具备的条件 | 第32-33页 |
·企业对从属专利的强制许可(也称交叉强制许可) | 第33-35页 |
·从属专利强制许可的含义 | 第33-34页 |
·中国企业适用从属专利强制许可应具备的条件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中国企业对专利强制实施许可制度的运用程序 | 第36-45页 |
·专利强制实施许可的审批机构 | 第36-37页 |
·专利行政机关 | 第36页 |
·法院 | 第36-37页 |
·中国企业申请专利强制实施许可应准备的材料 | 第37-41页 |
·企业申请普通强制许可需准备的材料 | 第37-38页 |
·企业申请为公共利益强制许可需准备的材料 | 第38-40页 |
·企业申请从属强制许可需准备的材料 | 第40-41页 |
·专利强制实施许可审批机关的批准程序和内容 | 第41-43页 |
·专利强制实施许可审批的基本程序 | 第41-42页 |
·专利强制实施许可的审批内容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对中国专利强制实施许可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45-54页 |
·中国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请求实施强制许可的主体资格要求过严 | 第45页 |
·可以请求强制许可的事由过于严格 | 第45-46页 |
·强制许可程序过于冗杂 | 第46页 |
·存在过多含义模糊的概念 | 第46页 |
·对中国专利强制实施许可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46-53页 |
·放宽专利强制许可请求人的范围 | 第46-47页 |
·完善实施强制许可的事由 | 第47-49页 |
·完善强制许可的程序 | 第49-50页 |
·加强法律概念的明确性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