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论文--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

明清民本思想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导论第13-42页
 一、选题缘由第13-24页
  1、民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第13-16页
  2、明清时期的历史转型时期第16-21页
  3、"新民本"思想的产生第21-24页
 二、研究状况第24-33页
  1、中国民本思想的研究回顾第25-28页
  2、关于明清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变迁的研究第28-30页
  3、明清民本思想的研究第30-33页
 三、论文的基本思路第33-42页
  1、民本思想的界定第33-38页
  2、研究的角度第38-40页
  3、论文的框架及基本观点第40-42页
第一章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概况第42-79页
 一、重民思想第43-53页
 二、养民思想第53-61页
 三、富民思想第61-70页
 四、教民思想第70-79页
第二章 明清"新民本"思想的出现第79-86页
 一、明以前传统民本思想的总结第79-83页
 二、明清"新民本"思想的出现第83-86页
第三章 明清民本思想·重民篇第86-154页
 第一节 继承传统的明清重民思想第86-94页
  一、民为邦本第86-89页
  二、治吏安民第89-94页
 第二节 明清重民思想的嬗变第94-154页
  一、"公天下论"第95-104页
   1、天下为公第96-100页
   2、以天下之是非为是非第100-102页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102-104页
  二、平等论第104-118页
   1、圣凡平等第106-111页
   2、君民平等第111-115页
   3、四民平等第115-118页
  三、限君论第118-131页
   1、非君第119-123页
   2、民主君客第123-124页
   3、限制、分割君权第124-131页
  四、"以民治民"论第131-154页
   1、粮长制第133-139页
   2、老人制第139-144页
   3、宗族第144-149页
   4、乡约第149-154页
第四章 明清民本思想·养民篇第154-200页
 第一节 继承传统的明清养民思想第155-170页
  一、政在养民第155-162页
   1、统治者的自觉意识——以养民为务第155-158页
   2、思想家的民本要求——立君养民第158-162页
  二、养民之善政第162-170页
   1、给民恒产,重视农桑第162-167页
   2、宽以养民第167-170页
 第二节 明清养民思想的嬗变第170-200页
  一、"治生为要"论第171-187页
   1、"百姓日用是道"论第172-174页
   2、提出各行各业的治生之道第174-187页
  二、"以民养民"论第187-200页
   1、日常社会生活中,主张以富助贫第190-193页
   2、灾害发生时,主张以富救困第193-194页
   3、主张宗族内部以富帮贫第194-196页
   4、政府也极力主张"以民养民"第196-200页
第五章 明清民本思想·富民篇第200-254页
 第一节 继承传统的明清富民思想第201-209页
  一、治国之道,要在富民第201-205页
  二、藏富于民,导民生财第205-209页
 第二节 明清富民思想的嬗变第209-254页
  一、崇私论第210-216页
   1、对"公"与"私"的界定第210页
   2、肯定私欲、私产,鼓励对利益的追逐第210-216页
  二、义利并重论第216-223页
   1、传统的"重义轻利"思想第216-220页
   2、"义利并重"的新思想第220-221页
   3、富民自身对义利并重的实践——"以义求利"第221-223页
  三、工商皆本论第223-233页
   1、传统的"农本商末"思想第223-226页
   2、"工商皆本"的新思想第226-231页
   3、民众自身观念的更新及实践——迁业第231-233页
  四、保富论第233-254页
   1、传统富民思想中的"均贫富"思想第234-236页
   2、明清时期"保富论"的大量出现第236-254页
第六章 明清民本思想·教民篇第254-291页
 第一节 继承传统的明清教民思想第255-267页
  一、治国以教化为本第255-260页
  二、教化以学校为本第260-267页
 第二节 明清教民思想的嬗变第267-291页
  一、"以民教民"论第268-277页
   1、老人制第269-271页
   2、乡约第271-274页
   3、宗族第274-277页
  二、从重教化到重知识第277-291页
   1、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局面的出现第278-286页
   2、经世致用的科学价值观第286-291页
第七章 明清民本思想解析第291-332页
 第一节 明清民本思想的历史地位——继承与嬗变第291-298页
  一、明清民本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第292-295页
  二、明清民本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第295-298页
 第二节 明清民本思想嬗变的基点——富民阶层第298-325页
  一、明清"新民本"思想中"民"的内涵第299-306页
   1、新民本思想中"民"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第300-301页
   2、明清"新民本"思想中"民"的内涵第301-306页
  二、明清民本思想嬗变的社会基础——富民阶层第306-325页
   1、富民的治民作用第310-314页
   2、富民的养民作用第314-318页
   3、富民的经济作用第318-321页
   4、富民的教民作用第321-325页
 第三节 明清"新民本"思想的历史作用——近代民主思想传入的"桥梁"第325-332页
  一、新民本思想的桥梁作用第326-328页
  二、从明清民本思想中没有导出近代民主思想第328-332页
参考文献第332-355页
 古籍第332-337页
 今人著作第337-342页
 期刊论文第342-355页

论文共3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力资本与少数民族就业能力关系研究
下一篇:苏联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