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乳链球菌、海豚链球菌及荧光假单胞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 1 罗非鱼主要细菌性病原 | 第10-14页 |
| ·无乳链球菌 | 第11页 |
| ·海豚链球菌 | 第11-12页 |
| ·荧光假单胞菌 | 第12-13页 |
| ·运动性气单胞菌 | 第13-14页 |
| ·爱德华氏菌 | 第14页 |
| 2 细菌性鱼病检测方法 | 第14-18页 |
| ·传统检测方法概述 | 第14-15页 |
| ·免疫学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 ·分子检测技术 | 第16-18页 |
| ·自动化细菌鉴定仪 | 第18页 |
| 3 目的基因选择 | 第18-21页 |
| ·无乳链球菌 | 第18-19页 |
| ·海豚链球菌 | 第19-20页 |
| ·荧光假单胞菌 | 第20-21页 |
| 4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1-23页 |
| 第二节 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3-42页 |
| 1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 ·试验菌株 | 第23页 |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23-26页 |
| ·特异性基因的选择与引物设计 | 第23-24页 |
| ·DNA提取 | 第24页 |
| ·多重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24-26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26-38页 |
| ·PCR扩增及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7-29页 |
| ·三重PCR扩增及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9-38页 |
| 4 讨论 | 第38-42页 |
| ·三重PCR检测方法的意义 | 第38-39页 |
| ·三重PCR反应浓度及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9-40页 |
| ·三重PCR的特异性与敏感性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