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2页 |
绪论 | 第12-1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4-16页 |
一、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二、 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概念界定 | 第16-25页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一、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6-18页 |
二、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8-20页 |
三、 研究述评 | 第20页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一、 公民的内涵 | 第20-22页 |
二、 公民意识的内涵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3-25页 |
一、 必要性 | 第23-24页 |
二、 可行性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5-48页 |
第一节 调查研究与相关说明 | 第25-40页 |
一、 调查目的和意义 | 第25页 |
二、 调查对象及内容 | 第25-27页 |
三、 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 第27-40页 |
第二节 大学生公民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 | 第40-45页 |
一、 民主法制概念模糊 | 第40-42页 |
二、 知行严重脱节 | 第42页 |
三、 权利义务对等性认知偏差,责任意识淡薄 | 第42-44页 |
四、 监督意识与参与意识薄弱 | 第44页 |
五、 缺乏全球视野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影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因素分析 | 第45-48页 |
一、 家庭教育的因素 | 第45-46页 |
二、 学校培养的因素 | 第46-47页 |
三、 社会环境的因素 | 第47-48页 |
第三章 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对策 | 第48-61页 |
第一节 家庭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基础 | 第48-50页 |
一、 提倡民主型家庭教育,塑造孩子独立人格 | 第48-49页 |
二、 家长应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 第49页 |
三、 家长应支持孩子多参加课外活动,增强综合素质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学校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核心 | 第50-55页 |
一、 优化课堂教学,构建以培育公民意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 第50-52页 |
二、 学校公民意识教育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 第52-53页 |
三、 将民主精神落实到校园管理制度上 | 第53-54页 |
四、 构建和谐民主的校园文化 | 第54-55页 |
第三节 社会环境是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的保障 | 第55-61页 |
一、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55-57页 |
二、 有效运用媒体的力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政治功能 | 第57-58页 |
三、 利用企事业单位、社团,社区的教育资源,培育志愿精神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