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数据通信论文--数据通信网论文

战术数据链组网技术研究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51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9页
     ·研究背景第16-18页
     ·研究意义第18-19页
   ·战术数据链概况第19-35页
     ·战术数据链基本概念第19-22页
     ·战术数据链发展现状及趋势第22-26页
     ·Link-16 战术数据链第26-35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研究现状第35-47页
     ·战术数据链组网的系统分析第35-38页
     ·战术数据链组网技术研究第38-47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47-50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第50-51页
第二章 战术数据链组网的系统分析第51-63页
   ·战术数据链组网流程框架第51-54页
     ·组网设计第53页
     ·组网规划第53页
     ·组网验证第53-54页
   ·战术数据链组网设计分析第54-58页
     ·信息交换需求分析第55-56页
     ·网络功能模块划分及概要设计第56-58页
   ·战术数据链组网规划分析第58-61页
     ·网络角色指派第58-60页
     ·网络资源分配第60-61页
   ·战术数据链组网验证分析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三章 战术数据链组网设计第63-95页
   ·战术数据链信息交换需求概念建模第64-78页
     ·战术数据链信息交换需求概念建模流程第64-65页
     ·战术任务和作战单元描述第65-67页
     ·战术任务分解第67-68页
     ·信息交换需求获取第68-70页
     ·信息交换需求描述第70-71页
     ·应用实例第71-78页
   ·战术数据链网络资源分配数量预测第78-93页
     ·Link-16 战术数据链 TDMA 特征第78-80页
     ·Link-16 战术数据链中典型的信息交换需求指标第80页
     ·考虑消息响应时间的时隙资源分配数量预测方法第80-87页
     ·考虑消息传输率的时隙资源分配数量预测方法第87-89页
     ·考虑冲突概率的时隙资源分配数量预测方法第89-93页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四章 战术数据链组网规划第95-127页
   ·战术数据链网络角色选择第96-110页
     ·Link-16 战术数据链网络角色分类及其角色指派优先准则第96-97页
     ·Link-16 战术数据链中继模式第97-99页
     ·基于极大权重的中继角色选择的启发式方法第99-109页
     ·关于节点权重值主要影响因素的讨论第109-110页
   ·战术数据链网络资源均匀分配第110-125页
     ·战术数据链网络资源分类及其分配方式第111-113页
     ·Link-16 战术数据链时隙分配方式第113-114页
     ·Link-16 战术数据链时延抖动分析第114-116页
     ·基于最小时延抖动的时隙均匀分配的动态规划方法第116-125页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第五章 战术数据链组网仿真第127-165页
   ·战术数据链组网仿真框架第127-130页
     ·作战任务与军事行动编辑器第128-129页
     ·战术数据链网络设计与通信规划工具第129页
     ·军事行动仿真引擎第129页
     ·战术数据链通信仿真引擎第129页
     ·战术数据链仿真结果分析器第129-130页
   ·战术数据链组网仿真模型设计第130-140页
     ·战术数据链系统分层参考模型第130-131页
     ·战术数据链组网仿真模型设计第131-140页
   ·战术数据链组网仿真方案设计第140-151页
     ·仿真流程第140-142页
     ·作战想定方案设计第142-145页
     ·信息交换需求设计第145-148页
     ·组网方案设计第148-150页
     ·其他参数设计第150-151页
   ·战术数据链组网仿真结果分析第151-164页
     ·仿真过程动画第151-154页
     ·精确参与定位与识别消息第154页
     ·监视消息第154-156页
     ·空中控制消息第156-158页
     ·战斗机-战斗机消息第158-160页
     ·网络吞吐量第160-161页
     ·时隙占用率第161-162页
     ·时隙利用率第162-163页
     ·结论第163-164页
   ·本章小结第164-16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65-169页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第165-166页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第166-169页
致谢第169-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81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81-183页
附录 A 4.1.3 节的相关证明第183-185页
附录 B 5.3.4 节的时隙分配方案(补充)第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组密码的分析与设计
下一篇:生物视觉启发的图像识别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