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微球制剂的临床应用 | 第12-16页 |
·微球制剂的靶向给药 | 第12-14页 |
·肿瘤的动脉栓塞化疗 | 第12页 |
·静脉给药 | 第12-13页 |
·腔室给药 | 第13-14页 |
·磁性微球系统 | 第14页 |
·微球的缓释和控释给药 | 第14-15页 |
·微球剂型的其它应用 | 第15-16页 |
·口服给药 | 第15页 |
·粘膜给药 | 第15-16页 |
·微球的制备方法 | 第16-18页 |
·乳化分散法 | 第16-17页 |
·加热固化法 | 第16-17页 |
·交联剂固化法 | 第17页 |
·溶剂蒸发法 | 第17页 |
·凝聚法 | 第17页 |
·聚合法 | 第17-18页 |
·乳化或增溶聚合法 | 第17-18页 |
·交联聚合法 | 第18页 |
·其它聚合法 | 第18页 |
·常用的微球载体材料 | 第18-19页 |
·天然高分子载体材料 | 第18-19页 |
·合成高分子载体材料 | 第19页 |
·聚谷氨酸在新型递药系统中应用研究概况 | 第19-22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聚谷氨酸乙酯的合成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 第24-36页 |
·前言 | 第24页 |
·实验部分 | 第24-27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24-25页 |
·Ethyl PGA 合成 | 第25页 |
·Ethyl PGA 理化性质及结构确证 | 第25-26页 |
·Ethyl PGA 急性毒性试验 | 第26页 |
·Ethyl PGA 生物可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试验 | 第26-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4页 |
·Ethyl PGA 产率的影响因素 | 第27-29页 |
·HCl 浓度 | 第27-28页 |
·反应物配比 | 第28页 |
·反应时间 | 第28-29页 |
·吸水剂 | 第29页 |
·Ethyl PGA的理化性质 | 第29-30页 |
·Ethyl PGA 的溶解性 | 第29页 |
·Ethyl PGA 的分子量测定 | 第29-30页 |
·Ethyl PGA 的表征分析 | 第30-33页 |
·元素分析结果 | 第30页 |
·紫外光谱分析 | 第30-31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1-32页 |
·核磁共振分析 | 第32-33页 |
·Ethyl PGA 急性毒性 | 第33-34页 |
·Ethyl PGA 生物可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 | 第34页 |
·活体观察 | 第34页 |
·大鼠解剖学观察 | 第34页 |
·组织病理学观察 | 第34页 |
·血液学观察 | 第34页 |
·结论 | 第34-36页 |
第三章 聚谷氨酸乙酯依西美坦微球的制备 | 第36-56页 |
·引言 | 第36-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7页 |
·空白微球的处方筛选 | 第37-38页 |
·Ethyl PGA 依西美坦微球制备工艺优化 | 第38页 |
·微球的粒径及形态学观察 | 第38页 |
·依西美坦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 | 第38-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54页 |
·空白微球制备处方和工艺筛选 | 第39-40页 |
·吸收倍率法测定微球中依西美坦载药量方法的建立 | 第40-42页 |
·Ethyl PGA 依西美坦微球制备处方及工艺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53页 |
·微球粒径影响因素 | 第43-45页 |
·微球跨距影响因素 | 第45-47页 |
·微球载药率影响因素 | 第47-49页 |
·微球包封率影响因素 | 第49-51页 |
·微球收率的影响因素 | 第51-53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第四章 聚谷氨酸乙酯依西美坦微球的体外释药研究 | 第56-62页 |
·引言 | 第56页 |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6-57页 |
·依西美坦标准曲线建立 | 第57页 |
·回收率测定 | 第57页 |
·体外释药实验 | 第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1页 |
·依西美坦标准曲线 | 第57-58页 |
·回收率测定 | 第58页 |
·体外释药实验 | 第58-60页 |
·体外释药模式的探讨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5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