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苗族族源 | 第8-9页 |
·贵州镇宁民族高中学生教育与语言情况 | 第9-10页 |
·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三语习得研究的发源与演进 | 第12-13页 |
·国外三语习得研究现状及成果 | 第13-14页 |
·元语言意识的研究 | 第13页 |
·三语语际间迁移 | 第13-14页 |
·国内三语习得研究现状及成果 | 第14-15页 |
·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 | 第14页 |
·认知情感因素的研究 | 第14-15页 |
·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写作研究 | 第15页 |
·对国内外研究的总结评价 | 第15-16页 |
第3章 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韩礼德与哈桑语篇衔接理论综述 | 第16页 |
·基于语言内部组成的语篇衔接理论 | 第16-20页 |
·词汇衔接手段 | 第17-18页 |
·语法衔接手段 | 第18-20页 |
·基于语篇外部因素的语篇衔接理论 | 第20-24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 | 第24-26页 |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研究量具 | 第24页 |
·研究步骤 | 第24-26页 |
第5章 研究结果 | 第26-57页 |
·试卷信度、语言能力分组及 Coh-Metrix3.0 结果阐述 | 第26-42页 |
·语言测试卷信度、语言能力分组分析 | 第26-27页 |
·Coh-Metrix3.0 数据独立样本 T 检验分析 | 第27-42页 |
·语料库统计综述 | 第42-54页 |
·Antconc3.2.1 的语言特征描述 | 第42页 |
·Range32 和 ReadabilityAnalyzer1.0 的语言特征描述统计 | 第42-43页 |
·BFSUCollocator1.0 的词语搭配统计分析 | 第43-48页 |
·BFSUColligator2.0 的语篇句法类连接描述统计分析 | 第48-54页 |
·学生写作特点的多元回归统计分析 | 第54-57页 |
·影响苗汉双语不同水平的苗族三语生语篇衔接的主要因素 | 第54-55页 |
·苗族三语生语篇衔接认知模式分析 | 第55-57页 |
第6章 研究启示 | 第57-61页 |
·研究问题的回答 | 第57页 |
·对苗族学生语篇教学的启示 | 第57页 |
·对促进苗族学生苗汉双语平衡的启示 | 第57-60页 |
·根据当地特点开展切实可行的双语教育 | 第58页 |
·加强对民族地区英语/外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及教材编写 | 第58-60页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