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引言 | 第13-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5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2 综合运输系统协调性相关理论和模型 | 第19-27页 |
·综合运输系统协调理论 | 第19-22页 |
·综合运输系统的概念 | 第19-20页 |
·协调理论 | 第20页 |
·综合运输系统协调的内涵 | 第20-22页 |
·数据包络分析理论模型 | 第22-26页 |
·DEA基本模型 | 第22-24页 |
·一子系统对另一子系统的协调评价模型 | 第24-25页 |
·一子系统对另两个子系统的协调评价模型 | 第25页 |
·两个系统之间的协调评价模型 | 第25页 |
·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评价模型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北京市综合运输货运系统协调性评价 | 第27-45页 |
·公路运输货运系统内部协调性评价 | 第27-31页 |
·北京市公路货运发展现状 | 第27-28页 |
·指标选取和数据收集 | 第28-29页 |
·协调度计算 | 第29-30页 |
·协调度评价与分析 | 第30-31页 |
·航空运输货运系统内部协调性评价 | 第31-34页 |
·北京市航空货运发展现状 | 第31页 |
·指标选取和数据收集 | 第31-32页 |
·协调度计算 | 第32-33页 |
·协调度评价与分析 | 第33-34页 |
·铁路运输货运系统内部协调性评价 | 第34-37页 |
·北京市铁路货运发展现状 | 第34-35页 |
·指标选取和数据收集 | 第35页 |
·协调度计算 | 第35-36页 |
·协调度评价与分析 | 第36-37页 |
·两个子系统间协调性评价 | 第37-40页 |
·指标选取和数据收集 | 第37页 |
·两个子系统间协调度计算 | 第37-39页 |
·协调度评价与分析 | 第39-40页 |
·综合运输货运系统整体协调性评价 | 第40-43页 |
·一个子系统与其他两个子系统的协调度计算 | 第40-42页 |
·三个子系统间的协调度计算 | 第42页 |
·协调度评价与分析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4 北京市货运量预测模型 | 第45-55页 |
·预测方法概述 | 第45-46页 |
·灰色系统理论 | 第46-48页 |
·灰色系统理论简介 | 第46页 |
·灰色关联模型构建 | 第46-47页 |
·GM(1,1)模型构建 | 第47-48页 |
·BP神经网络 | 第48-50页 |
·BP神经网络模型 | 第48-49页 |
·BP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及算法 | 第49-50页 |
·灰色神经网络 | 第50-53页 |
·灰色神经网络的结构分类 | 第51页 |
·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5 北京市货运量预测实证 | 第55-71页 |
·北京市货运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57页 |
·经济因素分析 | 第55-56页 |
·非经济因素 | 第56-57页 |
·影响北京市货运量的指标选取 | 第57-59页 |
·建立预测货运量的灰色神经网络模型 | 第59-60页 |
·模型拓扑图 | 第59页 |
·数据初始化、学习效率设定 | 第59-60页 |
·公路货运量的预测 | 第60-62页 |
·影响公路货运量的指标选取 | 第60页 |
·公路货运量预测模型训练及检验 | 第60-62页 |
·预测2012—2016年公路货运量 | 第62页 |
·航空货运量的预测 | 第62-65页 |
·影响航空货运量的指标选取 | 第62-63页 |
·航空货运量预测模型训练及检验 | 第63-65页 |
·预测2012—2016航空货运量 | 第65页 |
·铁路货运量的预测 | 第65-68页 |
·影响铁路货运量的指标选取 | 第65页 |
·铁路货运量预测模型训练及检验 | 第65-67页 |
·预测2012—2016铁路货运量 | 第67-68页 |
·货运量运输结构的变化趋势 | 第68-69页 |
·增长率对比 | 第68页 |
·运输结构变化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6 北京市综合运输货运系统协调性预测及对策建议 | 第71-81页 |
·综合运输子系统协调度预测 | 第71-77页 |
·数据准备 | 第71-72页 |
·2012年—2016年公路运输货运协调度计算和评价 | 第72-74页 |
·2012年—2016年航空运输货运协调度计算和评价 | 第74-76页 |
·2012年—2016年铁路运输货运协调度计算和评价 | 第76-77页 |
·促进综合运输货运系统协调的对策 | 第77-81页 |
·提高运输方式内部管理水平 | 第78页 |
·加快公路、航空基础设施建设 | 第78页 |
·加强交通方式间的衔接 | 第78页 |
·建立各种交通方式协调机制 | 第78-81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81页 |
·研究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附录A | 第87-89页 |
附录B | 第89-91页 |
作者简历 | 第91-9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