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生理参数无线远程医疗健康监护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远程医疗监护概述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与关键技术 | 第17-30页 |
|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与选择 | 第17-21页 |
| ·蓝牙 | 第17-18页 |
| ·Wi-Fi | 第18页 |
| ·超宽频技术 | 第18-19页 |
| ·移动自组织网络技术 | 第19页 |
| ·ZigBee 技术 | 第19-20页 |
| ·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的设计 | 第20-21页 |
| ·系统方案设计 | 第21-23页 |
| ·系统方案的选择 | 第21页 |
| ·系统方案的总体结构 | 第21-23页 |
| ·系统方案功能要求 | 第23页 |
| ·系统各功能模块设计 | 第23-24页 |
| ·无线传感器网络 | 第24-25页 |
| ·GSM 技术简介 | 第25-29页 |
| ·GSM 短消息的控制模式 | 第26-27页 |
| ·GSM 短消息编码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多生理参数无线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硬件设计 | 第30-63页 |
| ·ZigBee 模块 | 第31-36页 |
| ·CC2430 芯片 | 第31-32页 |
| ·CC2430 外围电路 | 第32-33页 |
| ·CC2430+CC2591 无线射频模块的设计 | 第33-36页 |
| ·CC2430 复位电路 | 第36页 |
| ·脉搏测量 | 第36-42页 |
| ·脉搏传感器的选择 | 第36-37页 |
| ·脉搏信号采集电路 | 第37-38页 |
| ·脉搏信号调理电路 | 第38-42页 |
| ·体温测量 | 第42-44页 |
| ·体温传感器的选择 | 第42-43页 |
| ·体温测量电路 | 第43-44页 |
| ·心率测量 | 第44-45页 |
| ·心率传感器的选择 | 第44页 |
| ·心率信号采集电路 | 第44-45页 |
| ·血氧饱和度测量 | 第45-49页 |
| ·血氧饱和度测量原理和传感器的选择 | 第45-48页 |
| ·血氧饱和度测量电路 | 第48-49页 |
| ·血压测量 | 第49-55页 |
| ·血压测量方法和传感器的选择 | 第49-51页 |
| ·血压测量电路 | 第51-55页 |
| ·血糖浓度测量 | 第55-58页 |
| ·血糖浓度测量原理和传感器的选择 | 第55-56页 |
| ·血糖浓度测量电路 | 第56-58页 |
| ·无线网关模块 | 第58-60页 |
| ·GSM 通信芯片 MC37i | 第58-59页 |
| ·SIM 卡接口电路 | 第59-60页 |
| ·串口通信电路 | 第60页 |
| ·电源模块设计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四章 多生理参数无线远程医疗监护系统软件设计 | 第63-77页 |
| ·ZigBee 协议架构 | 第63-64页 |
| ·系统初始化程序 | 第64-65页 |
| ·节点通信程序与 ZigBee 组网实现 | 第65-70页 |
| ·节点通信程序 | 第65-66页 |
| ·ZigBee 组网实现 | 第66-70页 |
| ·生理参数采集程序设计 | 第70-71页 |
| ·终端节点程序设计 | 第71-73页 |
| ·网关节点程序与 GSM 通信程序设计 | 第73-76页 |
| ·无线网关节点程序 | 第73-74页 |
| ·GSM 通信程序 | 第74-76页 |
| ·上位机 PC 监控界面 | 第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 第77-101页 |
| ·抗干扰分析与设计 | 第77-79页 |
| ·硬件措施 | 第77-78页 |
| ·软件措施 | 第78-79页 |
| ·系统测试 | 第79-83页 |
| ·软件编译环境 | 第79页 |
| ·软硬件测试 | 第79-80页 |
| ·通信测试 | 第80-83页 |
| ·实验结果及结论 | 第83-10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01-102页 |
| ·展望 | 第102-103页 |
| 致谢 | 第103-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