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我国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概述 | 第13-19页 |
(一)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概念 | 第13-15页 |
(二)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性质 | 第15-17页 |
1. 关于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性质的不同观点 | 第15-16页 |
2. 本文的观点 | 第16-17页 |
(三)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价值 | 第17-19页 |
二、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现状考察 | 第19-25页 |
(一) 现有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1.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申请主体 | 第19页 |
2.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审查内容 | 第19-20页 |
3.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程序 | 第20-21页 |
(二) 立法不足 | 第21-23页 |
1. 申请主体和申请条件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2.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3.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裁定瑕疵救济的不足 | 第22-23页 |
(三) 司法现状 | 第23-25页 |
1. 法院方面对司法确认工作缺乏重视 | 第23-24页 |
2. 人民调解组织缺乏规范性 | 第24-25页 |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制度考察与评述 | 第25-31页 |
(一) 对美国相关制度的考察与评述 | 第25-26页 |
(二) 对德国相关制度的考察与评述 | 第26-27页 |
(三) 对日本相关制度的考察与评述 | 第27-28页 |
(四) 对我国台湾地区相关制度的考察与评述 | 第28-29页 |
(五) 域外相关制度与我国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之比较 | 第29-31页 |
四、完善我国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途径 | 第31-36页 |
(一) 立法层面的制度优化措施 | 第31-34页 |
1. 申请主体和申请期限的完善 | 第31-32页 |
2. 审理方式应实行一审终审制 | 第32页 |
3. 审查范围应包括程序审查和实体审查 | 第32-33页 |
4. 完善救济程序 | 第33-34页 |
(二) 司法实践层面的制度优化措施 | 第34-36页 |
1. 法院要通过司法确认的过程进一步加强对人民调解的支持 | 第34页 |
2. 提升调解人员的专业素质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