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国民经济计划及其管理论文--国有资产管理与评估论文

共容与发展: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绪论第11-24页
 (一) 研究缘起和研究问题第11-12页
 (二) 基本概念界定第12-15页
  1、共容利益与共容性体制第12-13页
  2、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第13-14页
  3、共容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第14-15页
 (三) 既有研究成果评析第15-21页
  1、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研究第15-18页
  2、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第18-20页
  3、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设置原则研究第20页
  4、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研究第20-21页
 (四) 本文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第21-23页
  1、理论基础第21页
  2、研究方法第21-22页
  3、基本框架第22-23页
 (五)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23-24页
  1、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3页
  2、本文的不足之处第23-24页
一、共容性体制和强化市场型政府:国有资产管理的再认识第24-30页
 (一) 国有资产管理:利益共容第24-27页
  1、共容利益是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价值取向第24-25页
  2、多元社会的共容性体制第25页
  3、强化市场型政府:一种基于共容性体制的主导范式第25-27页
 (二) 构建有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条件第27-30页
  1、以共容性体制为支撑第27-28页
  2、以强化市场型政府为保障第28-30页
二、统驭与排他: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演进的历史脉络第30-38页
 (一)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的历史脉络第30-33页
  1、政企分开阶段(1978-1988)第31页
  2、政资分开阶段(1988-2002)第31-32页
  3、资企分开阶段(2002-至今)第32-33页
 (二) 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第33-35页
  1、政府统领,排斥市场作用第33-34页
  2、产权不清,结构封闭第34页
  3、社会参与程度低第34-35页
 (三) 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5-38页
  1、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第35页
  2、政企不分第35-36页
  3、“内部人控制”频发第36-38页
三、分化与整合:共容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现实基础第38-46页
 (一) 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第38-40页
  1、政府职能转变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第38-39页
  2、政府机构改革第39-40页
  3、强化对政府权力的监督第40页
 (二) 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第40-43页
  1、进行国有资产的调整和重组第41页
  2、产权改革不断深化第41-42页
  3、市场体系的竞争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第42-43页
 (三) 公民社会的成长壮大第43-44页
  1、公民意识的萌发第43-44页
  2、公民自治能力的提高第44页
 (四) 文化及外部环境改变第44-46页
四、共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构建共容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路径选择第46-58页
 (一) 构建共容性体制第46-48页
  1、培育和维系共容利益第46-48页
  2、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第48页
 (二)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第48-50页
  1、继续明晰产权第48-49页
  2、进行产权股份制改革第49-50页
  3、完善产权交易市场第50页
 (三) 建设“强化市场型政府”第50-52页
  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第50-51页
  2、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第51页
  3、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51-52页
 (四) 做好相关制度建设第52-53页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第52页
  2、加快相关制度建设第52-53页
 (五)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第53-55页
  1、准确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产权边界第53-54页
  2、实现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产权流动第54页
  3、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利和义务第54-55页
 (六)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第55-58页
  1、建立合理的监管体系第55-56页
  2、积极探索多种监管方式第56页
  3、加强社会监督第56-58页
结语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一) 法律文件第60页
 (二) 学术著作第60-61页
 (三) 学术论文第61-64页
 (四) 媒体资料第64-65页
后记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随机存储论和排队论的第三方物流F公司的补货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数据驱动预测控制方法的DCT换挡控制及FPGA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