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公共空间地域文化景观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相关概念 | 第10-13页 |
·相关理论 | 第13-16页 |
·国内外公共空间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国内外地域文化景观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调查地点与方法 | 第20-22页 |
·调查地点 | 第20-21页 |
·调查方法 | 第21页 |
·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区域概况 | 第23-26页 |
·区位分析 | 第23-24页 |
·历史沿革 | 第24页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4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4-26页 |
3 南宁市公共空间地域文化景观表达的文化类型 | 第26-54页 |
·南亚热带植物文化 | 第26-30页 |
·复层植物景观 | 第26-27页 |
·棕榈植物景观 | 第27-28页 |
·榕属植物景观 | 第28-29页 |
·“果树上街”景观 | 第29-30页 |
·多彩的花灌木景观 | 第30页 |
·少数民族文化 | 第30-42页 |
·铜鼓 | 第31-32页 |
·图腾与信仰 | 第32-34页 |
·民歌 | 第34-36页 |
·绣球 | 第36-37页 |
·壮锦 | 第37-39页 |
·民居 | 第39-42页 |
·岭南园林文化 | 第42-52页 |
·岭南园林建筑 | 第43-49页 |
·岭南盆景 | 第49-52页 |
·东盟文化 | 第52-54页 |
4 南宁市公共空间地域文化景观表达的主题 | 第54-64页 |
·五象福降 | 第54-55页 |
·金花茶俏 | 第55-57页 |
·民歌嘹亮 | 第57-60页 |
·铜鼓音悦 | 第60页 |
·红色记忆 | 第60-61页 |
·民族融合 | 第61-62页 |
·异国风情 | 第62-64页 |
5 南宁市公共空间地域文化景观的设计手法 | 第64-70页 |
·保留 | 第64页 |
·转化 | 第64-65页 |
·再现 | 第65-67页 |
·提炼 | 第67-68页 |
·抽象 | 第68页 |
·对比 | 第68-70页 |
6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