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安全等级模型的社交网络蠕虫安全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研究现状和本文研究的内容第9-10页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0-12页
第二章 关于社交网络蠕虫的研究第12-23页
     ·网络蠕虫的危害第12-13页
     ·传统的网络蠕虫第13-16页
       ·网络蠕虫的定义第13-14页
       ·网络蠕虫的结构第14-16页
     ·社交网络和社交网络蠕虫的介绍第16-19页
       ·社交网络的定义第16页
       ·社交网络的特性第16-17页
     ·社交网络蠕虫的定义第17页
     ·社交网络蠕虫的传播第17-19页
     ·社交网络蠕虫与传统网络蠕虫的区别第19页
   ·经典社交网络蠕虫的分析第19-22页
     ·Koobface网络的结构第20-21页
     ·Koobface僵尸节点的工作机制第21-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蠕虫的传播模型第23-38页
     ·经典的流行病传播模型第24-29页
     ·简单传染性疾病模型(S—I模型)第24-26页
     ·Susceptible-Infected-Susceptible模型(SIS模型)第26-27页
     ·Susceptible-Infected-Removed模型(SIR模型)第27-28页
     ·Two-Factor模型(改良的SIR模型)第28-29页
     ·网络蠕虫的传播模型第29-31页
     ·基于社交网络的蠕虫传播模型第31-37页
     ·本章总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基于安全等级模型的社交网络蠕虫检测技术第38-48页
     ·蠕虫检测方法的分类第38-40页
       ·误用检测和异常检测第39-40页
       ·主动检测方法和被动检测方法第40页
     ·检测方法的性能指标第40-41页
       ·误报率第40-41页
       ·漏报率第41页
       ·对已知蠕虫和蠕虫变种的检测能力第41页
       ·检测系统的适应能力和容错能力第41页
     ·基于安全等级的社交网络蠕虫检测方法第41-48页
       ·检测方法的原理第41-43页
       ·检测系统设计第43-46页
       ·本地-远程两级相关性测试第46-48页
第五章 内容的总结和研究问题的展望第48-51页
     ·本文工作总结第48-49页
     ·研究问题的展望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PGA的网络流量在线分类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OpenFlow网络的会话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