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一) 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内涵的研究 | 第9-10页 |
(二) 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出路的研究 | 第10-1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一) 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意义的研究 | 第14页 |
(二) 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主要问题和出路的研究 | 第14-17页 |
导论 | 第17-21页 |
一、选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第17-18页 |
(一) 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17页 |
(二) 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17-18页 |
二、论文结构与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一) 论文结构 | 第18页 |
(二)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三、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一) 主要观点 | 第19-20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一章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内涵与特征 | 第21-29页 |
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内涵 | 第21-25页 |
(一) 文化 | 第21-22页 |
(二) 文化建设 | 第22-23页 |
(三)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 第23-25页 |
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主要特征 | 第25-29页 |
(一) 民族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 第25-26页 |
(二) 时代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 第26-27页 |
(三) 大众性与共享性的统一 | 第27-29页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 第29-35页 |
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要性 | 第29-32页 |
(一)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与十八大精神的需要 | 第29-30页 |
(二)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 第30-31页 |
(三) 解决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突出问题的需要 | 第31-32页 |
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迫切性 | 第32-35页 |
(一) 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迫切 | 第32-33页 |
(二) 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亟待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 第33页 |
(三) 避免西方文化霸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5-53页 |
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主要问题 | 第35-44页 |
(一) 文化强国建设认识问题 | 第35-37页 |
(二) 国家文化安全问题 | 第37-38页 |
(三) 文化贸易逆差问题 | 第38-39页 |
(四) 文化产业建设格局、发展模式、政策制度等方面的问题 | 第39-40页 |
(五)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问题 | 第40-41页 |
(六)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 第41-43页 |
(七) 一些地方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 第43-44页 |
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44-53页 |
(一) 认识主体自身文化修养和认识能力受限 | 第44-45页 |
(二) 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 第45-46页 |
(三) 文化竞争中缺乏自主性和竞争力 | 第46-47页 |
(四) 文化产业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不够 | 第47-48页 |
(五) 我国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原有发展战略的影响 | 第48-49页 |
(六)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人才保障体系不完善 | 第49-50页 |
(七) 文化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 | 第50-53页 |
第四章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几点建议 | 第53-67页 |
一、坚持解放思想,切实提高认识主体自身文化修养和认识能力 | 第53-55页 |
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 第55-57页 |
三、整合优质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 第57-58页 |
四、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打造文化知名品牌 | 第58-59页 |
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第59-61页 |
六、加速培养和壮大文化人才队伍,筑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 | 第61-62页 |
七、建立健全文化建设法律法规,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 第62-64页 |
八、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确保我国文化改革科学发展 | 第64-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后记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情况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