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座式轻轨PC梁承拉柱面支座受力性能分析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研究的时代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疲劳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 第13-14页 |
| ·历史 | 第13-14页 |
| ·现状与发展 | 第14页 |
| ·桥梁结构支座种类特点及其安装 | 第14-16页 |
| ·桥梁支座的种类与特点 | 第15-16页 |
| ·桥梁支座的选择与安装 | 第16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第2章 疲劳强度理论 | 第18-24页 |
| ·概述 | 第18页 |
| ·疲劳断裂的形成 | 第18页 |
| ·疲劳设计的三种方法 | 第18-19页 |
| ·对破损安全设计法的具体讨论 | 第19-23页 |
| ·材料的S-N曲线及疲劳极限 | 第19-20页 |
| ·破损安全设计法详述 | 第20-23页 |
| ·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疲劳试验的测试区域 | 第24-45页 |
| ·有限元法简介 | 第24-28页 |
| ·离散结构 | 第24页 |
| ·选择位移插值函数 | 第24-26页 |
| ·单元分析 | 第26-27页 |
| ·整体分析 | 第27-28页 |
| ·约束处理 | 第28页 |
| ·求解方程 | 第28页 |
| ·计算单元应力 | 第28页 |
| ·有限元接触问题简介 | 第28-29页 |
| ·概述 | 第28页 |
| ·一般接触分类 | 第28页 |
| ·ANSYS面面接触分析功能简介 | 第28-29页 |
| ·支座有限元模型及应力分析 | 第29-33页 |
| ·单元类型介绍 | 第29-31页 |
| ·支座建模 | 第31-33页 |
| ·计算荷载及边界条件 | 第33页 |
|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及测试区域的选取 | 第33-45页 |
|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33-43页 |
| ·疲劳试验测试区域的选取 | 第43-45页 |
| 第4章 PC梁轻轨铸钢支座疲劳试验 | 第45-54页 |
| ·疲劳试验测试方案设计 | 第45-49页 |
| ·疲劳试验的测试方法 | 第45-47页 |
| ·铸钢支座疲劳试验的加载 | 第47-48页 |
| ·铸钢支座疲劳试验的测点布置 | 第48-49页 |
| ·铸钢支座疲劳试验模型的制造与安装 | 第49-54页 |
| 第5章 试验结果分析及可靠性评价 | 第54-71页 |
| ·应变花计算原理 | 第54-60页 |
| ·平面应变状态分析 | 第54-59页 |
| ·应变花应力计算 | 第59-60页 |
| ·铸钢支座疲劳试验结果 | 第60-67页 |
| ·疲劳试验数据 | 第60-66页 |
| ·裂纹检测结果 | 第66-67页 |
|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 | 第67-69页 |
| ·PC梁铸钢支座使用寿命分析 | 第69-71页 |
| ·疲劳寿命简介 | 第69页 |
| ·铸钢支座疲劳寿命分析 | 第69-71页 |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1-73页 |
|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 第71页 |
| ·本课题研究的展望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