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

美国低碳经济政策转向研究:原因、定位及经济绩效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图表目录第14-18页
第1章 绪论第18-35页
   ·研究背景第18-20页
   ·选题意义第20-21页
     ·理论意义第20页
     ·现实意义第20-21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21-30页
     ·低碳经济相关概念综述第21-23页
     ·美国低碳经济政策综述第23-29页
     ·对已有文献评述第29-30页
   ·结构安排第30-32页
   ·研究方法第32-33页
   ·创新之处第33-35页
第2章 低碳经济与低碳经济政策理论体系构架第35-47页
   ·低碳经济的三重属性与低碳经济政策界定第35-39页
     ·低碳经济的政治、经济与资源环境属性第35-37页
     ·三重属性下低碳经济政策内涵的界定第37-39页
   ·低碳经济及政策的理论框架第39-43页
     ·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第39-41页
     ·低碳经济政策相关理论第41-43页
   ·美国低碳经济政策分析的理论框架第43-47页
     ·双重博弈模型第43-44页
     ·双重博弈模型的局限性第44-45页
     ·美国低碳经济政策的三层级分析框架第45-47页
第3章 美国低碳经济政策的转向第47-70页
   ·克林顿的温和低碳经济政策第47-52页
     ·国际态度:温和并签署《京都议定书》第48-51页
     ·国内态度:相对积极第51-52页
   ·小布什的消极低碳经济政策第52-57页
     ·国际态度:消极并退出《京都议定书》第53-54页
     ·国内态度:相对积极第54-57页
   ·奥巴马的积极低碳经济政策第57-70页
     ·国际态度:活跃第57-63页
     ·国内态度:积极第63-70页
第4章 美国低碳经济政策转向的国际激励与约束第70-100页
   ·低碳政策的国际政治属性---国际减排压力第70-77页
     ·气候与碳排放因果关系确定第70-74页
     ·国际社会纷纷制定减排目标第74-77页
   ·低碳政策的国际经济属性---国际低碳创新博弈第77-90页
     ·欧盟成为全球领头羊第77-82页
     ·日本低碳的快速崛起第82-86页
     ·G20 国家的发展与比较第86-90页
   ·低碳政策的国际制度条件---国际合作减排机制第90-95页
     ·国际减排科学研究阶段第90-91页
     ·国际减排政治化阶段第91页
     ·国际减排蓬勃发展阶段第91-95页
   ·低碳政策的国际市场条件---国际交易平台及交易主体第95-100页
     ·国际碳市场迅速发展第95-97页
     ·欧盟引领国际碳交易第97-100页
第5章 美国低碳经济政策转向的国内激励与约束第100-130页
   ·政治层面第100-120页
     ·两党之间博弈第100-107页
     ·利益集团博弈第107-115页
     ·各州推动:“自下而上”第115-120页
   ·经济层面第120-130页
     ·寻求新增长点第120-123页
     ·极端气候成本第123-126页
     ·能源结构风险第126-130页
第6章 美国低碳经济政策转向的国家战略诉求与最终博弈第130-144页
   ·后危机时代美国发展战略的坚持与调整第130-135页
     ·战略调整背景第130-131页
     ·巩固“硬实力”第131-133页
     ·打造“巧实力”第133-135页
   ·低碳经济政策迎合并服从美国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第135-140页
     ·迎合国家气候安全战略调整第135-137页
     ·迎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调整第137-138页
     ·迎合国际竞争力战略调整第138-139页
     ·迎合“巧实力”战略调整第139-140页
   ·奥巴马政府的低碳经济政策博弈模型第140-142页
     ·博弈模型的设定第140-141页
     ·博弈过程及结果第141-142页
   ·美国低碳经济政策体系探讨第142-144页
第7章 奥巴马时期美国低碳经济的政策定位与内容第144-166页
   ·对外经济政策定位和内容第144-152页
     ·气候能源合作第144-146页
     ·碳关税第146-149页
     ·低碳融资第149-152页
   ·对内经济政策定位和内容第152-166页
     ·加强能源安全第152-155页
     ·创新清洁能源第155-158页
     ·清洁交通与建筑第158-160页
     ·应对气候变化第160-162页
     ·碳排放权交易第162-166页
第8章 奥巴马时期美国低碳经济政策的经济绩效第166-193页
   ·低碳经济政策的直接效果第166-186页
     ·对碳排放总量和行业碳排放量的影响第166-171页
     ·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及能源结构的影响第171-174页
     ·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与创新情况第174-181页
     ·碳市场和碳交易的发展与最新进展第181-186页
   ·低碳经济政策的间接效果第186-193页
     ·能源独立性与安全性首现增强第186-188页
     ·清洁能源行业就业呈上升趋势第188-189页
     ·绿色商品和服务就业行业趋势第189-191页
     ·绿色行业个人收入与非绿色行业持平第191-193页
第9章 美国低碳经济政策的展望与中国的应对第193-204页
   ·美国低碳经济政策未来可能面临的阻力第193-195页
     ·美国低碳经济将很难在立法上取得突破第193页
     ·国会中共和党人数增加带来了不确定性第193-194页
     ·商业利益集团仍将成为减排的巨大阻力第194页
     ·地方利益分化加剧民主党内部矛盾第194-195页
   ·奥巴马连任后美国低碳经济行为预判第195-197页
     ·国际上不会重回消极与强硬态度第195页
     ·国际上不会采取新的颠覆性举措第195-196页
     ·很有可能利用经济手段限制排放第196页
     ·将低碳政策与能源独立联系起来第196-197页
     ·新能源和节能减排仍是发展重点第197页
   ·中国应对美国低碳战略的对策建议第197-204页
     ·在国际上明确立场,勇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第198-199页
     ·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证第199页
     ·国内行动与国际形势接轨,积极参与国际低碳经济合作第199-200页
     ·以低碳技术开发为主线,突破能源困境与气候变化的合围第200-201页
     ·建立健全低碳政策体系,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第201页
     ·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突破能源对经济发展的硬约束第201-202页
     ·充分利用市场激励机制,化解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第202-204页
参考文献第204-214页
致谢第214-21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216-217页

论文共2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本技术进步的国际渠道研究
下一篇:日本政府规制政策演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