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管理学论文--管理组织学论文

我国网络组织负效应应对措施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1 导论第10-18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页
   ·文献综述第10-15页
     ·国外研究回顾第10-12页
     ·国内研究回顾第12-15页
     ·简单述评第15页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5-18页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5页
     ·研究方法第15-17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7-18页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8-23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8-20页
     ·网络组织第18-19页
     ·网络组织负效应第19-20页
   ·相关理论基础第20-23页
     ·嵌入理论第20-21页
     ·网络组织理论第21-23页
3 国内外网络组织负效应比较第23-39页
   ·国外网络组织负效应案例第23-27页
     ·波士顿 128 号公路高新技术网络的衰退第23-25页
     ·底特律汽车产业集群的失败第25-27页
   ·国内网络组织负效应案例第27-36页
     ·永康保温杯中小企业网络的陷落第27-29页
     ·孟州市皮毛加工供应链网络的断裂第29-31页
     ·东莞 PC 制造业联盟网络的解体第31-33页
     ·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的衰败第33-36页
   ·国内外网络组织负效应对比第36-39页
     ·国内外网络组织负效应特点对比第36-37页
     ·我国网络组织负效应特点第37-39页
4 我国网络组织面临的现实问题第39-52页
   ·政府层面第39-42页
     ·地方政府行政干预第39-40页
     ·现行法律法规约束第40-41页
     ·公共服务条件制约第41-42页
   ·个人层面第42-44页
     ·企业家人际关系网络第42-43页
     ·员工人际关系网络第43-44页
   ·企业合作层面第44-52页
     ·企业区域合作第44-45页
     ·企业技术合作第45-46页
     ·企业合作负效应的相关性分析第46-52页
5 我国网络组织负效应应对措施:内外环境的优化和改善第52-56页
   ·网络组织外部环境的优化第52-53页
     ·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第52页
     ·行业协会作用的发挥第52页
     ·政府行为的规范第52-53页
   ·网络组织内部环境的改善第53-56页
     ·创新能力的增强第53页
     ·企业品牌的建设第53-54页
     ·合作文化的培育第54页
     ·高素质人才的引进第54-55页
     ·负效应的治理第55-56页
6 结论与局限性第56-58页
   ·主要结论第56页
   ·局限性与后续研究设计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附录一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审计风险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模糊分析法的煤炭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评价研究